首页 -> 2007年第3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2007年第2期(总第35期)
  
  主办: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
  主编:王刚本期特约主编:张春光
  
  点击文学社
  
  深圳东升学校嫩芽文学社简介
  嫩芽文学社是深圳市东升学校初中部的文学社团之一,其中心刊物为校园内刊《嫩芽》。她创办于1998年秋季,以“深化语文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文学新人”为宗旨,历经八年,已出社刊78期。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嫩芽破土出,一节一新枝。《嫩芽》有志立足本校,走向深圳乃至更远!
  
  【校长寄语】
   春华秋实,夏阳冬雪,根深几许,叶发几度,“嫩芽”已走过8个春秋。感受着雨露的深情、土地的厚重、心灵的清纯,沐浴着东升旭日的温馨,一株株嫩芽儿,绽露出一片片清新,弥散出一缕缕芳香。有幸根植于语文世界这方沃土,我们的“嫩芽”一定能走出稚嫩,挥洒那灿烂的阳光。
   ——深圳东升学校校长 王劲松
  
  品尝弥漫的阳光
  嫩芽文学社唐文婷
  雨淅沥地下了几天,时而断绝时而绵延着。心情也如天气一般潮湿起来,一种说不出的倦怠感在心中发酵,整个人都黯然了。
  桌上的书堆垒成垛,我仿佛成了一只饥饿的小羊,必须吞食掉这些“美味”的青草。可惜窗外的“嘀嗒”声扰乱了嗜食者的兴致,我愤然把笔一掷,猛地推开窗户,恨不得化作女娲去采五色矿石补住天上的大窟窿。
  上天大概被我的愤怒震慑住了,雨竟渐渐停了。阳光开始从云层中透出,散布在每一个角落。我惊讶地看着翠绿欲滴的树叶上的小水珠,它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光,却更沉醉于那叶片的绿,它绿得那么纯粹。先前的不快烟消云散,我怡然地紧紧注视着阳光下这棵茁壮的大树,它的枝丫在我的窗前,献出一份浓密的绿。
  生命,我的脑海中飞快地闪过这样一个词语。是的,多么具有生命力的画面啊!阳光的酒那么的醇,浅浅地斟在每片树叶上,我仿佛看见树叶正不停地畅饮,酝酿每一分绿意。生命的珍贵取决于它的短暂,生命的美却在于它的展现,我的眼前,是一幅震撼心灵的生命力量图。
  忽然对自己莫名的低气压心情感到嗤之以鼻,不是一向说天气有好有坏,心情自我调节吗,却这么容易被打败。我信手摘下了一片树叶,凝望着叶片上清晰可辨的脉络,沉思着。生命是需要绿意的,那我自己的绿意是什么呢?大概是坚定的信念与勤奋的耕耘吧!如醍醐灌顶,我若有所思地回到书桌,又开始我“小羊”的觅草之旅,想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一分绿意。忽然却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生命需要绿意,那么绿意又从何而来呢?我再一次把视线移向窗外,一瞬间明白了,是阳光!因为有了阳光,才会有绿意葱茏;因为有了阳光,生命便一直延伸。可是每一天都是昼夜更替的,更何况风霜雨雪电冰雹,阳光并不是永远伴随,但万物却不因此凋零,那是它们经得起黑暗的锤炼终又迎来阳光,迎来生机。
  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今日的阳光,我已经将它撷取而永存心灵,从此阳光便从心里弥漫。我不再惧怕黑暗,因为心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的前路清晰可见,永不迷茫。
  【点评】
  读罢此文,让人感受到小作者驾轻就熟的语言表达,无论是令人悦目的遣词造句,还是精彩的比喻,抑或是极富个性的描写,都折射出其深厚的写作功底。同时,小作者能将对生命的感悟融入身边的细微之中,也颇为值得赞许。
  (指导老师林 杰)
  
  读书的滋味
  嫩芽文学社邹柳坚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照射着书中的文字,此情此景,我悄然无声地走进了桃花源。瞬间,一派和睦的景象映入眼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沿着树林,来到尽头,打开一扇门,通往又一个陌生的地方,神奇地来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地,去体验那份闲情逸致。
  脚下的路似乎是为我而铺,于是踏着脚下的印迹,来到了范公笔下的岳阳楼,伫立在岳阳楼上,凭栏眺望浩荡的长江,不禁想起“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壮观之景。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不愧是四大名楼之一。不难想象,不得志的骚客诗人会来到这里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我真想成为拥有“古仁人之心”的豪放之人。
  峰回路转,不经意间,跟随欧阳修来到了那久违的醉翁亭,去领略“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确是每个人到达此地的真实想法。
  忽然,声声号角响起,我又飘忽到边塞大漠,去目睹战士们英勇的风采,在那荒芜的大漠中,感受孤烟笔直入天,欣赏“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之景。还有那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远大抱负。
  跟着时代的步伐,我来到了汨罗江边,为屈原的投江而甚感悲伤,你那千古流传的《离骚》,抒发了你心中的困苦与悲愤。然而,你最终还是选择了与汨罗江为伴,一解心中“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忧愁。
  当我从书中醒来时,西边的最后一抹夕阳已落下,我从书中回到现实。我在书中度过了奇异、惊奇而美妙的一天。
  读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它带我们去奇幻的世界冒险,去体验无尽的精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滋味就不言而喻了。书中的味犹如一杯香茗,让人回味悠长;书中的情就像自身的情,感情相融。它犹如一阵风,轻轻吹起我的衣袂,引领我走向未来。
  【点评】
  作者非常机智,把语文的视角投向了自己熟悉的诗人、词人,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文章信手拈来的诗词名句,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对这些诗人、词人的熟悉程度,也使全文显得典雅秀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俗才情。
  (指导老师李 楠)
  
  让月光走进心灵
  嫩芽文学社何文澜
  在现代工业社会,月亮是被忽视的。任何一盏艳丽的霓虹灯都可以轻易地掩盖它的光芒。八月十五,相信没有多少人举头望明月了,有时一抬头,看见的只是被四周高楼切分得支离破碎的天空。也没有星星了,于是月亮变得像一口没有水的枯井,形单影只。
  月亮被忘记了。
  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忘记。美人就算裙衫无华依旧是美人呢。月亮如是,无须任何点缀,一样像暗夜里的昙花一样,令人沉迷。
  古人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是一种哀伤的感情寄托。同样是月光,可以似冰霜,也可以似珍珠。
  我外婆家的月光,是零碎的,星星点点的。那点微弱的光投影在红砖墙上,那是一种斑驳的忧伤。那红砖瓦房,曾是我童年的城堡,后来被拆掉。月影依旧,却像散落的珍珠一样,被来往的行人踩过。
  后来我长大了,要离开了。那晚的月色很仓皇,我忽然觉得我这么留恋这里的一切。香樟树,夏至的阳光,多雨的季节,熟悉的笑容,都是一些唾手可得的幸福。这个在月光笼罩下的城市,像一朵绽放的蔷薇,那些曾经的美丽故事,赶不上离别的速度,那些开怀的笑容,快褪色了。我有些恐慌,我怕我再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过客。时光是一台劣质的相机,拍下了过往的欢乐,却遗失了它的明艳。我低下头,不再去想什么……
  有时我还会梦见那晚的月光,像一曲悲哀的咏叹调,绵延成一条白色的河。那来自几亿光年外的哀愁,一直不绝地温柔覆盖着每一个故事,每一次离别。每当我感受月光时,便觉得那是心灵的光,纯洁而美丽。那是自然的灵魂,神圣而不羁。
  【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小作者用一个女孩独有的细腻情感和扎实的文学积淀,将我们带入一种略带伤感的月色笼罩下的童年世界,文中巧妙的修辞、诗化的语言、独特的情境,都使文章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指导老师林 杰)
  
  笑的剪影
  嫩芽文学社章 伟
  在策马扬鞭的嗒嗒的马蹄声和飞扬的尘土中,天地间久久不息的笑声,是你的豪迈。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