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吃粥

作者:张振楣




  饮食散文,大都带着浓厚的怀念况味和较纯粹的审美感受。或怀人情或怀乡味,形成抒写的主调,他们的饮食文字往往不限于烹调方法,更在于引用诗句、典故,甚至自家生活见闻,颇有情趣。读者可在温婉、动人的文字中品味食物散发的淡淡乡愁!
  (榆 生)
  
  今年春节,我吃了整整三天的粥。不是有意同大鱼大肉过不去,而是因为大年初一那天感到胃部不舒服,不要说吃,就是看见那些鱼肉荤腥,就受不了,于是只得退而吃粥。
  好久没有闻到粥香了,好久没有体味到同大米粥亲和温存的感觉了。当那粘稠而又稀软的粥,弥散着谷物的自然清香,柔顺地滑进喉咙和胃腹时,我虚弱的身体顿时产生了一种得到抚慰和温暖的感觉,通体舒服畅快。哦,久违了的白粥! 几天的粥吃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些年委屈了粥。也难怪,现今生活节奏加快,在吃的方面追求快速和方便,匆忙中哪有时间去熬粥。再说在中国人的词典里,粥是贫穷的代名词,曹雪芹举家食粥,写出了不朽名著《红楼梦》,这是穷而后工。粥还是节俭的标志,农村有民谚: “三年吃粥,省下一条牛钱。”
  如今的饮食水平早已今非昔比,既要讲究口味又要讲究营养,过于简单过于寒碜的白粥自然就不合时宜了。因此我平时虽然也曾多次有过吃粥的愿望而终于难得兑现。于是这次纯属被动的吃粥,无疑过了一次吃粥的瘾,满足了长久以来的心愿。
  其实人的胃,是最适宜吃粥的,或者说,在温饱解决以后的饮食结构中,粥仍是不可缺少的。请不要误会,我这里丝毫没有贬义,并不是说长期贫穷惯了的国人只配吃粥的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近几年大家吃得太多了太好了,有的人已经吃出了毛病,包括我自己,因此才有必要重新体会吃粥的好处。用一句理论思维的说法,这似乎也可叫作更高层次上的吃粥吧。
  这更高层次上的吃粥,主动型的吃粥,好处是不少的。春节期间我吃粥后,首先是胃部不难受了,舒服了,这说明粥还能治病,调理身体。同时吃粥后一个人明显变得轻松和清醒,也许肠胃负担轻了,更多的血液和氧气可以提供给大脑和其他器官,不像吃了过多荤食后有一种胀腹感、沉重感、负担感。还有一点就是吃粥能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改善和激活我们麻木和迟钝了的味觉感受。不时听到人们 感叹现在吃东西没有以前香了;其实这反映了人的味觉的退化和钝化,食多而无味。吃粥就是对食多无味的一种反驳,粥是最本味,最淡泊的。古今名家对吃粥曾有过不少独到的见解。
  可惜我以前读到后很随意地疏忽了。例如,陆游在题为《食粥》的诗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神仙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随息居饮食谱》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故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有了这次春节里吃粥的切身体会,我才又回想起这些金玉之言是多么可贵。粥,确是无上的妙品,不仅能养人,而且也是味的极至,古人说,大味必淡,不加任何佐料的白粥,就是这样的大味、至味。
  富裕以后的吃粥,珍馔佳肴之后吃粥,是人生一种新的境界,一种平和、谦让的境界。看来,我们的饮食生活,最终也应该从绚烂归于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