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一曲生命的颂歌

作者:杜以同




  冬天的树
  汪曾祺
  冬天的树,伸出细细的枝子,像一阵淡紫色的烟雾。
  冬天的树,像一些铜板蚀刻。
  冬天的树,简练,清楚。
  冬天的树,现出了它的全身。
  冬天的树,落尽了所有的叶子,为了不受风的摇撼。
  冬天的树,在静静地思索。
  (这是冬天了,今年真不算冷。天气有点潮湿起来,怕是要下一场小雨了吧!)
  冬天的树,已经出了一些比米粒还小的芽苞,裹在黑色的鞘壳里偷偷地窥出一点娇红。
  冬天的树,很快就会吐出一朵一朵透洁的嫩绿的新叶,像一朵一朵火焰飘动在天空中。
  很快,就会满树都是繁华的丰盛的浓密的绿叶,在丽日和风之中,兴高采烈大声地喧哗。
  
  【赏析】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说过:“我年轻时曾经打破小说、散文和诗的界限。”
  因此,他的小说不仅跟散文有近似处,而且往往具有诗请。在《晚饭花集》的自序中,他更谈到他的小说与散文诗的关系。“我过去就曾经写过一些记人写事的短文。当时是当作散文诗来写的……散文诗和小说的分界只有一道篱笆,并无墙壁(阿左林和废名的某些小说实际上是散文诗)。我一直以为短篇小说应该有一点散文诗的成分。”
  小说家写的散文诗,小说家论散文诗与小说的关系,对于散文诗的作家与读者都是有教益的,因此,这才引述了汪曾祺的有关论述。他于1957年,“偶然写了一点散文和散文诗”。这篇《冬天的树》,使我们得以一睹小说家的散文诗的风采,这是弥足珍贵的。
  《冬天的树》与汪曾祺的许多小说一样,是“有意识地写得平淡的”“我希望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能把它们揉在一起”。平淡中有韵味,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汪曾祺的作品达到了这种境界。写冬天的树,从一开始便抓感觉。“像一阵淡紫色的烟雾”;“像一些铜板蚀刻”;然后,由具象到抽象:“简练,清楚”;“现出了它的全身”。这都是看似平淡,而一下子抓住了事物之“神”的精炼之笔。
  更有意趣的是:“落尽了所有的叶子,为了不受风的摇撼”。这便有了一点哲理性,形而上的味道,发人深省。岂但冬天的树如此,有些处于逆境的人,何尝不是呢?
  这篇散文诗的后半部,在将冬树拟人化之后,萌发了一种希望的亮色,从“窥出一点娇红”,到“吐出……新叶”像“火焰飘动在天空中”,到“满树”“浓密的绿叶”“兴高采烈大声地喧哗”,极有层次地展现了树的充满活力的未来。这是一种生命意识的颂歌。于冬天的树上看出了春天,看到了夏天。在如此短小的篇章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与感情的内涵,写来从容不迫,意趣盎然,的确看出了这位老作家修养之深厚,笔墨之老练,也看出了他的确不愧为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