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霍达:亦史亦文,刚柔相济

作者:格 紫




  这座院子,在北京的四合院中,以大小而论,只可以算中等;有比这大的,三进、五进院子的,带跨院的,带花园的,不一而足。但就建筑工艺来说,这座院子已经达到相当水平;而且由于主人参与设计,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雅致和宁静;再由于地理位置适宜,既不临近闹市,又不远离大街,关上门与世隔绝,走出去四通八达,很适合动静自如的居住要求,特别是对于既要在人世间奔走、又要寻求自我宁静的人。大门上的联额,屏风上的山水,庭院里的花木,显然都不是无意设置的。
  但是,这里住着的却是警察局的一个侦缉队长,既不“博”,也不“雅”,穿着一身黑警服,腰里别着“家伙”,专跟铁镣、手铐子打交道。据说,这房子落到他手里之前,住的是一位在前清官场上失意的文人,因宦途无缘,便消极遁世,潜心于读书品画,把玩秦砖汉瓦、古董文物,尤其喜爱历朝历代的玉器,以“君子比德于玉”自慰。平日闭门谢客,唯有几家玉器商店和作坊,偶尔走走,发现珍宝,必以倾囊购得为快,即使价格太高,财力不及,也要反复观赏,尽得其乐才可作罢。若耳闻谁家藏有美玉,虽素昧平生,也不耻登门,求得一睹为快。年已耄耋,常常这般癫狂,被人讥为“玉魔”,老先生听到,也不恼怒,反以为荣。年过八秩,寿终正寝,儿孙不肖,倾家荡产,房子便也改了主人,归了侦缉队长。
  (节选自《穆斯林的葬礼》,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关链接】
  
  结集作品
  《红尘》(中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和台湾锦冠出版社分别出版),《魂归何处》(中短篇小说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万家忧乐》(报告文学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霍达电影剧本选》(花城出版社),以及长篇小说单行本《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等。
  
  获奖作品
  《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花城文学奖,《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全国卫生题材优秀文学作品奖,《小巷匹夫》获火凤凰报告文学奖,《鹊桥仙》获l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保姆》获萌芽创作奖,《我不是猎人》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龙驹》获建国4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和建国40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作品奖等。
  霍达深入香港,历时三载创作的长篇小说《补天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出版,众多报刊转载。1999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电影总局评为建国50周年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北京市优秀图书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