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作者:赵 华




  【文体概说】
  
  “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收集、采撷文人诗和民间歌谣,并配上乐曲。后来,由乐府收集、编制的诗也被称为乐府。乐府后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诗体,即乐府体。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
  汉乐府诗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刚健清新”的特色,它和《诗经》的“风”,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汉代乐府诗的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这是后世五、七言诗的先声。汉代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
  两汉乐府开创了古代叙事诗可贵的战斗传统,从建安时代起,凡以诗歌抨击政治黑暗、反映民生疾苦而取得显著成就的诗人,大都从两汉乐府中汲取艺术养料。如“三曹”“七子”以乐府旧题咏时事,鲍照的拟乐府歌行,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等。至于白居易、元稹、李绅等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以及晚唐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等人的诗歌创作,其源亦出自两汉乐府,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两汉乐府的诗歌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与先秦传统的诗歌四言形式相比较,以五言为主的两汉乐府歌辞是一种新体。
  今存两汉乐府歌辞谣谚作品,有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元代左克明《古乐府》,明代冯惟讷《古诗纪》,梅鼎祚《古乐苑》等总集。
  
  【推荐文本】
  
  北朝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搜罗广博,兼收并载。它几乎汇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乐府诗,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相当完备的资料总集。《乐府诗集》共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郭茂倩对乐府诗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在12类的每类之下都有大序,每曲之下又有题解,这些大序、题解,或考证历代音乐之分合,各类曲部之源流,或评述历代乐府之沿革,并且对乐府诗的曲辞、体制、演变,都有极为详尽而精当的评析。如果我们将这些大序、题解从《乐府诗集》中独立出来的话,它不啻是一部全面研究乐府诗的专门著作,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的音乐发展史、文化学术史、社会政治史、民间风俗史等均有裨益。
  
  【经典撷英】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1)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2)
  兔从狗窦(3)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4),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5)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1)阿:发语词。(2)冢:高坟。累累:与“垒垒”通,形容坟丘一个连一个的样子。当归客打听家中有什么人的时候,被问的人不愿明告,但指着那松柏成林荒冢垒垒的地方说:那就是你的家。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去一看就明白了。以下便是写到家后的事。(3)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4)旅谷: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旅生”。旅生的谷与葵叫“旅谷”“旅葵”。(5)贻:送给。
  【品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冢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看”,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1),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2)。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3)。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4)。上高堂(5),行取殿下堂(6)。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7),足下无(8)。怆怆履霜(9),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10),怆欲悲。泪下渫渫(11),清涕累累。冬无复襦(12),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13)。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14),来到还家。瓜车反覆(15)。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16),兄与嫂严。独且急归(17),当兴校计(18)。乱曰:里中一何(19),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20),兄嫂难与久居。
  【注释】(1)遇:同“偶”。(2)行贾:出外经商。行贾在汉代被看作贱业。(3)这句原作“面目多尘”,刘兆吉在《关于孤儿行》一文中说,句末可能脱“土”字,今据补。(4)视马:照看骡马。(5)高堂:正屋,大厅。(6)行:复。取:“趣”同“趋”,急走。(7)手为错:是说两手皴裂如错石(磨刀石)。(8)菲:与“”通,草鞋。(9)怆怆:悲伤貌。一说,怆怆应读为“跄跄”,疾走之貌。履霜:踏着冬霜。(10)肠:即“腓肠”,是足胫后面的肉。(11)渫渫:泪流貌。(12)复襦:短夹袄。(13)黄泉:犹言“地下”。这三句是说活在世上受苦,还不如早点死去,到地下去跟随在父母身边。(14)将是瓜车:推着瓜车。将,推。是,此,这。(15)反覆:同“翻覆”。(16)蒂:瓜蒂。俗话“瓜把儿”。(17)独且:“独”即“犹”“将”;“且”,句中语助词。(18)校计:犹“计较”。这四句是说,我要赶快回家,希望你们将瓜蒂还给我,因为哥嫂待我刻薄,如果瓜蒂的数目对不上,又要有一番争吵。(19)里中:犹言“家中”。:吵闹声。这句是说孤儿远远就听到兄嫂在家中叫骂。(20)将与:捎给。
  【品评】《孤儿行》一名《孤子生行》,又名《放歌行》,是一篇《相和歌·瑟调曲》古辞。本诗描述一个孤儿受兄嫂虐待的故事,所写虽然是一个家庭的事情,然而却反映了整个宗法社会的封建压迫问题。作者在诗中倾注了对孤儿的无限同情,揭露了地主阶级的凶恶面目,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诗的头三句点出“孤儿苦”,是全诗的基调。接着通过孤儿“行贾”“行汲”“收瓜”三个小故事,极写兄嫂对幼弟的百般虐待。故事曲折多变,文字波澜起伏,有很强的感人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