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人与自然的交响乐章

作者:才让英吉




  【作者简介】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著名诗人,出生在摩格尔的一个商人家庭。1896年,他在艺术中学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塞维利亚学习法律,同时也按照自己的兴趣兼学绘画。1897年开始发表诗作。1905年,回到摩格尔,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折磨。1906年,他开始写作《小毛驴与我》。1917年《小毛驴与我》第一次出版。1940年后,他迁居美国,和妻子塞诺比亚轮流在马里兰州大学讲授西班牙文学。1956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梗概】
  《小毛驴与我》是一部感动了无数成人,更受到世界不同肤色孩子们喜爱的作品!是继《圣经》《唐吉诃德》之后,西班牙语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品。它娓娓道来的是作者与一头小毛驴唇齿相依的真实感情。小毛驴普儿躯体娇小,全身毛茸滑溜,聪明可爱,体贴又有耐性,是许多孩童的玩伴,也是作者的知己。他们相依为命,一同走过美丽的原野、村庄、山岗、教堂、大街、小巷……走过诗人的故乡——西班牙韦尔瓦省的摩格尔。这是一组西班牙南方的风情画,也是献给小毛驴普儿的一首长长的抒情诗。普儿在作者细腻生动的描绘下,跃然纸上,引人入胜,触动了各地读者的心。本书出版不久就被译成英、法、德、意、荷等多种文字,所有西班牙语国家都把它选入中小学课本。
  
  【经典赏读一】
  读书人语:亲爱的读者,你是否经常为不知如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而发愁?那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普儿的吧?相信会对你有启发的。
  
  普 儿
  
  普儿长得娇小,毛茸茸、滑溜溜,摸起来软绵绵,简直像一团棉花,没有半根骨头似的,只有那对黑玉宝镜般的眼睛,坚硬如两只晶亮的黑色甲虫。
  我放开缰绳,它走进草地,用鼻子抚弄粉红、天蓝。
  金黄色的小花,轻柔得几乎不曾碰触花瓣。我轻唤:“普儿?”它便以愉快的碎步向我跑来,仿佛满面笑容,陶醉在美妙的哒哒声里。
  给什么它都吃。它喜欢小蜜柑。喜欢颗颗都是琥珀色的麝香葡萄,还喜欢带着晶亮蜜珠儿的紫色无花果。
  它像小男孩、小女孩温柔可亲,却像磐石强壮牢靠。
  星期天我骑着它穿过城郊野巷,那些来自乡间,衣着干净、举止悠闲的男士停下来打量它。
  “真是铁打的呀!”
  没错,是铁打的。不单是铁,也是水银。
  
  小 学
  
  如果你跟小孩子一道上一年级,普儿,你会学习字母,学习怎么写字。你会聪明得有如蜡像里的那头驴子一样,蜡像陪伴头戴人造花冠的海女,海女立在玻璃柜中,一片肉色、玫瑰红和金色,在绿水中怡然自得;你会比巴罗镇上的医生和神父聪明。
  但是,尽管你才四岁,却长得这么高大、这么笨拙。该坐哪张小椅子?该用哪张桌子写字?多大的笔记簿和钢笔才够你用?围圈圈唱使徒信条时,告诉我,你该坐在哪里?
  不行!多明蒂拉修女——那个身穿拿撒勒敬派紫色道袍的修女,腰间系条黄绳腰带和卖鱼的雷耶斯一样——她恐怕会罚你在种着洋梧桐的院子角落跪上两个钟头,或者用长长的干藤条抽你,或者把你午餐里的果乳酪吃光,再不就拿张纸在你尾巴下烧,教你的耳朵又红又热,像快要下雨时车匠儿子耳朵的模样。
  不,普儿,不行!你还是跟着我。让我教你花朵和星星的知识,它们不会笑你傻大个儿,也不会把你当成那种名叫驴子的东西,给你戴那种怪帽子,帽子上装有两只红蓝双色滚边的大眼睛,像汽船上画的一样,再加上一对巨耳,比你的大一倍。
  
  【经典赏读一】
  读书人语:充满爱心的语言总会打动人的内心,让你的心灵为之震颤的。
  
   患肺痨病的小女孩
  
  白石灰墙的冷清病房中央,她直挺挺地坐在孤独的椅子上,面色苍白无神,像株枯萎的香甘松。医生要她下乡晒点三月的阳光,不过可怜的孩子身体太弱了。
  “就快走到桥边的时候,”她告诉我,“你知道吗,老伯伯?我就透不过气来。”
  她微弱、断续的童音疲倦地弱去,就像夏天的微风时而欲吹又止。
  我让她骑着普儿出来透透气。一路上,削瘦垂死的脸庞笑得多开心,满是黑眼珠、白牙齿。
  妇人都跑到门口看我们走过。普儿放慢脚步,仿佛知道背上驮的是朵脆弱的玻璃百合。兴奋和喜悦改变了小女孩的容貌,配上一身纯白的衣裳,看起来就像路过小镇赶往南方的天使。
  
  【经典赏读一】
  读书人语:也许是在傍晚,一个慈祥的老人,身边围着一群吵吵嚷嚷的孩子(当然还有小毛驴普儿)——一幅生动的西班牙乡镇生活的风情画跃然纸上。
  
   老人与西洋镜
  
  突如其来,没有半点征兆,长街的宁静被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击碎了。接着有个沙哑的声音气吁吁叫喊起来,拖着悠长颤抖的声音。街道响起跑步声,孩子们大叫:
  “西洋镜老人来了!西洋镜!西洋镜!”
  街角有个折叠椅上摆了一个绿色的小箱子,箱顶装饰了四面粉红的小旗子,镜口朝向太阳,就等人来观赏。老人把鼓敲了又敲。一群没带钱的孩童,手插在口袋或放在背后,静静围着箱子。不一会,有个小孩跑来,掌心里捏着一个铜板。他上前把眼睛凑近镜口。
  “现在……你会看到……普里姆将军……骑白马。”外乡来的老人一面疲倦地说着,一面擂鼓。
  “巴塞罗那港!”又一阵鼓声。其他小孩一个接一个来了,都带着铜板,伸手便交给老人,聚精会神地看着他,准备向他买取幻景。老人说:
  “现在你会看到哈瓦那古堡!”他又敲鼓。
  普儿随同对街的小女孩和狗儿跑来看西洋镜,把大头伸在小孩子的头中间找乐子。老人顿时心存幽默对它说:
  “你的铜板在哪儿?”
  没有钱的孩子尽管没心情笑也都笑了,用爱慕的眼神望着老人,谦卑地祈求。
  
  【名家推荐】
   一个低音变奏
   ——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
  
  严文井
  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
  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
  
  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
  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
  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而我却听见了一个深沉的悲歌,引起了深思。
  是的,是悲歌。不是史诗,更不是传记。
  小银不需要什么传记,它不是神父,不是富商,不是法官或别的什么显赫的人物,它不想永垂青史。
  没有这样的传记,也许更合适。我们不必知道:小银生于何年何月,卒于何年何月;是否在教堂里举行过婚礼,有过几次浪漫的经历;是否出生于名门望族,得过几次勋章;是否到过西班牙以外的地方旅游;有过多少股票、存款和债券……
  不需要。这些玩意儿对它说来都无关紧要。
  关于它的生平,只需要一首诗,就像它自己一样,真诚而朴实。
  小银,你不会叫人害怕,也不懂得为索取赞扬而强迫人拍马溜须。
  这样才显出你品性里真正辉煌之处。
  你伴诗人散步,跟孩子们赛跑,这就是你的丰功伟绩。
  你得到了那么多好诗。这真光荣,你的知己竟是希梅内斯。
  你在他诗里活了下来,自自在在;这比在历史教科书某一章里占一小节(哪怕撰写者答应在你那双长耳朵上加上一个小小的光环)远为快乐舒服。
  你那双乌黑乌黑的大眼睛,永远在注视着你的朋友——诗人,你是那么忠诚。
  你好奇地打量着你的读者。我觉得你也看见了我,一个中国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