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剥玉米的人(外一首)

作者:欣 梓




  【教师组获奖作文点评二】
  
   剥玉米的人
  
  她坐在院门前,剥开一层层枯黄的
  脆衣,玉米裸露在十月的阳光下
  如初生的婴儿般新鲜,让她有点迷醉
  风轻轻地时不时地翻开她花白的头发
  她有些走神,并不专注于手中的活计
   而是侧耳听着什么——
  又一穗玉米在她的手中露出结实的笑容
  电话铃响了。她起身
  旋即起身,风一样刮过院子
  “喂!娃啊,娘等你电话都几天了
  我很好,你爹掰玉米去了
  小麦种上了。放心啊……
  你自己照顾好自己,过年时早点回家!”
  这个突然跑回去屋接了电话的女人
  这个一直在等一个电话的乡村女人
  可是我渐渐年迈的母亲?
   刮春风
   一九一芽生,九九遍地生
  ——天水农谚
  黄昏,起风了
  
  屋檐上的灰土肯定又多了
  一年的重量
  在风里探头探脑的除了田埂上的草芽
  和东山上的那颗星星
  还有场院里觅食的鸡和鸽群
  ——泥土的梦也要醒了呀
  在燕子即将回来的堂前
  那个扑打着身上草屑挂好羊鞭的人
  是我的父亲
  而那个如炊烟一样摇晃着
  将春天的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的人呢
  一份家书在我的掌心
  在春天的风里起程
  【整体评析】通常维系人与世界之间的生活场景是平凡的,诗人通过剥玉米的场景描述一位时刻记挂孩子的母亲,本来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是枯燥无味的,但在母亲眼中,却每每有“第一次”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因为思念孩子的她把手中劳作的玉米都想象成孩子的模样,剥开玉米叶的感动就像婴儿降临人世带来的体验,“让她有点迷醉”(《剥玉米的人》)。这种迷醉的心情连同在劳动过程中等待孩子电话的期盼心理都赋予这个普通简单的日常动作以不平凡的意味。
  当然,勾起回忆的日常生活细节有时甚至也不那么美好,若恰逢起风时,回想家里,“灰土肯定又多了/一年的重量”(《刮春风》),尽管如此,生活还是不乏诗意的,莺歌燕舞的春天萦绕在记忆深处,但最根本地使之对农家生活念念不忘的是那个“将春天的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的人”,这个“如炊烟一样摇晃”的人,拯救了这个日常的世界。有关母爱的比喻无数,而作者把“炊烟”与“母亲”联系起来无疑更具想象力,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一谓形似,象征劳作的母亲身形单薄,似袅袅轻烟;二则意连,炊烟给人温饱、踏实的家的感受,正像母亲之于人的美好,孩子对母亲的归属感就像饥肠辘辘的人盼见炊烟时的渴望与深沉;三即代表一种视角,母亲停留最久的通常是在灶台前,因此母亲就给思念她的人留下了一个忙碌的背影,感慨的孩子或许潸然泪下,于泪眼婆娑中看到母亲的身影也不那么真切了,像迷离的炊烟阻隔了远眺的视线。
  作者善于节制情感,把深情融入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情更深,景更真,诗也就更动人。
  (点评连 敏)
  
  点 评 人 简 介
  连敏,女,1978年生,福建人,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