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差生几何

作者:王利凯




  第一章倾听花开的声音
  ——感悟成长
  树苗憧憬着参天大树,小马向往着驰骋疆场,雏鹰渴望着翱翔蓝天,花季少年也期待着挣脱庇护的羽翼独自闯荡。成长,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一个美丽而又亘古不衰的话题,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不吝笔墨讴歌着你;成长,一个敏感而又苦涩的话题,在步入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时,童年不再无忧无虑,种种不适随之而来,还有说不清的苦闷与烦恼:父母的唠叨,同学的不和,写不完的作业,不理想的分数……扑面而来,让你应接不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成长,去品尝成长的滋味吧。
  
  【学生组获奖作文点评一】
  
  无意中学到了一个数学知识点,点组成线,线构成了面,面合成了体,体是最高境界。这样我情不自禁想到了哭泣的梅——冬季。白雪皑皑,山川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独有一枝梅(差生)扎根在山崖边(如同差生在教室最后一排清冷孤寂),命运只为如此——
  
  点
  周围一切如此陌生:老师冷酷的面孔、三好生排斥的眼光。生硬的举动无情擦过胸口,被禁锢的言语刺得心灵暗淡无光。一缕缕孤独寂寞的雾霭从脑海里升腾起来。
  当一个几何图形以点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它是孤立无助的。
  
  线
  “你叫什么名字?”新来的一位老师微笑着问我。顿时,温暖如潮水般涌进心头。猝然觉得黑板上的那一点在无限延长,变成了一条线。第一次感觉到春天的阳光抚摸小草时的那种慈爱,那种友好。
  当点组成线的时候,它是快乐的,它需要帮助,需要关爱。
  
  面
  时钟上的秒针还在嘀嘀嗒嗒前行。无奈又迎来一次考试。在死寂的考场中,笔尖与试卷磨擦的声音持续良久,直到一声惊心的铃声响起,才长呼一口气。
  “我们为她的努力而鼓掌。”
  65分的成绩(因以前考试从不及格)发下来落在我的面前。众多欣慰、惊奇、赞美的目光不约而同投向一个角落。仿佛整个舞台,只有我的灯光最亮。无形中,线开始画弧终于围成了面。
  当线构成面的时候,它正在成长,开始认识到自己……
  
  体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得了英语奥赛第三名。”
  这时,眼前一片模糊。激动、感谢、汗水、友爱又一次如潮水般涌向心头,可这已不单单是幸福。
  梅孤单寂寞,但它不能失去属于它的,或雪,或崖,或风。这样才可以孤傲高洁。如同几何图,层层递进。或点,或线,或面,才能达到完美的体。差生也如此,或是一点点毁灭,或是一点点重生。
  (指导老师刘 悦)
  
  【细细品味】
  开篇简洁,巧设悬念——作者为什么由“点”“线”“面”“体”联想到冬季“哭泣的梅”?
  “一缕缕孤独寂寞的雾霭”,传神地写出了自卑的感受。
  “春天的阳光抚摸小草”,拟人手法。一向不被人关注偶然被人看中的感受真是美妙!
  精彩的侧面描写,我们分明感觉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那是一种云开日出的明媚、一种冬去春来的温馨!
  剪辑巧妙,几经鼓励,几经拼搏,终于成功!最后一句不仅巧妙点题,更重要的是它生发了一种哲理,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整体评析】看重这篇文章,在于文章精巧的构思:不仅仅是文章采用了四个呈层递状的独体词作为文章的小标题,更欣赏的是,文章行文的双线并进,一条线索记叙的一名差生在新老师和同学鼓励、赞美声中一步步进步,一步步找回自信;而另一条线则是借助“点”“线”“面”“体”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四点感受。当然,文首和文尾提到“梅”,虽然能首尾照应,在中间只字不提,让人感到有些唐突。
  
  点 评 人 简 介
  周远喜,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宜都市学科带头人和“课改”专家组成员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多篇。承担国家级课题“个性化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并致力于中考作文教学研究,《话题作文的“三要”与“三不要”》《让你考场作文才情飘逸》等有关作文教学或指导类文章280篇在《作文与考试》《初中生阅读世界》上发表。《作文》《作文与考试》《创新作文》等8家刊物特约编辑或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