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作文辅导专号》导向师生同台作文出彩

作者:张文海




  由中国小说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语文世界》杂志社、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联合举办的首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从2004年7月本刊正式通知以来,通过出版发行《作文辅导专号》(初中版),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热情宣传,精心组织,师生踊跃报名参赛。截止2005年1月31日,初中组收到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港澳台)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师生的参赛作品5万余篇。通过集体参赛单位初评、组委会复评和专家终评,共评选出一等奖30名(学生20名、教师10名)、二等奖150名(学生120名、教师30名)、三等奖300名(学生)、纪念奖500名(学生)、组织指导奖30名。同时,第二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现将首届大赛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作文辅导专号》在确定写作范围、拓宽命题思路、引发人文意蕴、调动参赛者的知识储备、开启行文思路等方面起到了指导作用。
  “悟性是最珍贵的财富”(贝纳姆《谚语集》),也是感受生活、接受新生事物、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门径。它自身有足以获取真知灼见的力量,并能将其与谬误区别开来。写作只要有了悟性,就能从现实细微的观察中,生发出灵感和想象。有了悟性,表达也能言简意明。
  《作文辅导专号》着眼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成长”“自然”“阅读”“真情”“交流”“艺术”“时尚”“科技”“社会”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设置专题,创意新颖,角度准确,思路清晰。每章的“写作导航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讲方法,谈技巧,给学生明确地指导。本次作文大赛的写作内容只要符合上述写作范围之一即可,题目可由自己拟定。正如作家赵丽宏在《作文辅导专号·卷首语》中所说“一切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美妙,在文学中都可以创造。一切在现实中遭遇的问题,在文学中都可以探讨”。同时,参赛作文不限定体裁、字数,参赛者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自由选择文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就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感悟空间,给众多渴望以文学形式表达自己心声的师生搭起一个展示才情和天赋的平台。另外,《作文辅导专号》中的“佳作展示台”“题例演武场”起到了激励和导向作用,其佳作可用作仿效的范例,其例文也可用作立意构思的参照,这与以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为宗旨的同类作文大赛相比较,毋庸置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从大量的参赛作品中,我们既倾听到花开的声音,感悟到成长的滋味,又聆听到自然和谐的音符和旋律,感悟到它的美妙与神奇;阅读是我们与圣哲和贤达的对话与交谈,它能拨动我们的心弦,点燃精神的火把。人间真情,流露在作者的笔端,也使我们感动不已。在那些遨游美的王国,感悟艺术的魅力;张开想象的翅膀,感悟科技的真谛;展示人生的光辉,感悟社会百态的参赛作品中,也不乏美文与佳作。
  二、获奖作品内容丰厚,形式多样,个性鲜明,风格各异。师生同台参赛是一大创举,充分展示了全国语文教师的写作实力,令人振奋。师生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比拼,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值得倡导。
  在初中组学生的获奖作品中,甘肃静宁成纪中学李中华的《老师,只有您站着》,以老师讲课的基本姿势——“站着”发端,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写得真挚感人,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特别是多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表现的人物形象生动,颇具震撼力。四川泸州合江分校孙维敏笔下的《人间仙境——九寨沟》,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以九寨沟的水为重点,从形、色、声等多个角度具体地展开描写,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感情把九寨沟描写成了真正的“人间仙境”和“拥有众多高山湖泊与瀑布的童话世界”。河北围场二中关欣的《阅读随感》,以阅读诗词为切入口,用悲壮、痛苦、孤独、豪迈、忧郁和欢畅的人文情怀,抒写了作者在阅读中的体验,可谓“情到深处文自工”。河北廊坊第四中学白龙灿的《掺进思念的风》和王小璇的《<娱乐×报>杂感》,这出自同一所学校的两篇文章尤其出彩。前者写姥姥对自己的“爱”,全文未出现一个“爱”字,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浓浓的“爱”的亲情。“爱”的情感流淌于祖孙之间,姥姥爱“我”,“我”爱姥姥。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都表达了“我”与姥姥的至爱真情。全文采用倒叙写法,运用散文笔调,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书写亲情的杰作。后者评委的评价是:小作者,大手笔。他敢于打破僵化,封闭的旧模式,采用简洁的文摘形式和作者自己喜爱,颇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评说世事。在诙谐戏谑之中,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其创新真是难能可贵。
  师生同台参赛虽是两个不同的层面, 两个不同的起点,但教师与教师比的同时,也很难避免与相关的学生作文比较。当今后生可畏,教师参赛需要有深厚的写作功底和敢于竞争的勇气。这次大赛师生同台是一创举,语文教师的写作实力,令人振奋。
  在初中组教师的获奖作品中,甘肃天水师范学校欣梓老师的《剥玉米的人》(外一首),获得评委一致好评。首都师大文艺学专业博士生连敏女士写出了600多字的评析,这里全文照录:
  通常维系人与世界之间的生活场景是平凡的,诗人通过剥玉米的场景描述一位时刻记挂孩子的母亲,本来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是枯燥无味的,但在母亲眼中,却每每有“第一次”的新鲜感和满足感,因为思念孩子的她把手中劳作的玉米都想象成孩子的模样,剥开玉米叶的感动就像婴儿降临人世带来的体验,“让她有点迷醉” (《剥玉米的人》)。这种迷醉的心情连同在劳动过程中等待孩子电话的期盼心理都赋予这个普通简单的日常动作以不平凡的意味。
  当然,勾起回忆的日常生活细节有时甚至也不那么美好,若恰逢起风时,回想家里,“灰土肯定又多了/一年的重量”(《刮春风》),尽管如此,生活还是不乏诗意的,莺歌燕舞的春天萦绕在记忆深处,但最根本地使之对农家生活念念不忘的是那个“将春天的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的人”,这个“如炊烟一样摇晃”的人,拯救了这个日常的世界。有关母爱的比喻无数,而作者把“炊烟”与“母亲”联系起来无疑更具想象力,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一谓形似,象征劳作的母亲身形单薄,似袅袅轻烟;二则意连,炊烟给人温饱、踏实的家的感受,正像母亲之于人的美好,孩子对母亲的归属感就像饥肠辘辘的人盼见炊烟时的渴望与深沉;三即代表一种视角,母亲停留最久的通常是在灶台前,因此母亲就给思念她的人留下了一个忙碌的背影,感慨的孩子或许潸然泪下,于泪眼婆娑中看到母亲的身影也不那么真切了,像迷离的炊烟阻隔了远眺的视线。
  作者善于节制情感,把深情融入细微的生活场景中,情更深,景更真,诗也就更动人。
  我之所以将这篇评析全文照录,是因为在这次参赛作品中诗歌很少,写得象欣梓老师这样好的诗就更少。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好诗,连敏女士在评析中对诗的意味、精髓和神韵都进行了恰如其分地分析,借此向大家推荐,希望能激发大家读这首诗的兴趣。
  上海浦东中学王长来老师的《友谊颂歌》也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议论与抒情的完美融合,说理以抒情化的语言出之;二是“引用法”的普遍使用,无论是名人关于友谊的言论,还是名人之间感人的友情故事,都引用得恰到好处,阐释合情合理,既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又增添了文学色彩,读来使人快慰。辽宁喀左县蒙初中张日新老师的《一把舒适的椅子》,也值得品读和欣赏。这篇文章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物象——椅子上,阐释了自已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独特的见解,启迪人们思考:在物欲的世界中人应该怎样获得一把属于自己的“舒适的椅子”。宁静、奉献,对世界充满感激或许就是答案。
  限于篇幅只列上述师生的佳作,好的、美的文章还可以举出很多。特别是我们从教师参赛作品中,分明看到了他们向“学者型”教师迈进的身影。
  三、参赛地区分布北有黑龙江、内蒙古;南有广东、海南;东有上海、浙江;西有新疆、甘肃。从中原腹地到边远山区都有师生参赛,地域之广几乎遍及全国大多数城乡。特别是河北省围场县,一个县就组织了将近5000人参赛,组织奖中的最高奖理所当然授予了他们。
  四、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尚属首次,虽然得到阵营强大的知名专家班子的指导,但我们经验不足,具体工作人力不够,操作环节还不够紧凑。《作文辅导专号》出版发行后,对师生如何参赛缺乏必要的培训,有的组织单位没有把它与指导作文结合起来,有的参赛作品与大赛的写作要求不相符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第二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