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六编 命题作文

作者:周远喜




  写 作 导 航 标
  
  近几年来,尽管不少人对命题作文颇有微词,然而每年中考依然有不少省市采用命题作文,2004年上海、长春等13个省市中考也是命题作文,且是佳作迭出。命题作文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能较好避免抄袭或宿构;有利于科学公正阅卷;它还减少了学生拟题之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构思和行文;无论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最终是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万丈高楼平地起”,命题作文是其他作文的基础。尤为可喜的是,在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日益走俏,依然有不少省市改革作文命题方式:内容上,让命题能切入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形式上,加以创新:给考生提供了两三个可供选择的文题;不少命题作文也设置了颇具煽情的提示语,或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或帮助考生拓展写作思路和选材空间;命题作文尽可能给学生在文体、内容和立意上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天空,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和展示特长。可以说,命题作文,依然是中考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人形象地把它喻为“戴着镣铐跳舞”!斯言如是。既然“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那么,如何在遵循“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跳得轻松,跳得酣畅呢?
  
  一、和着节拍,遵循命题作文的规则是第一要义
  命题作文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在文体、内容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但它在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与其他的作文形式没有太大的差别;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完整的、确定的,有一定的限定性,这就是所谓的“镣铐”,因而写好关键是审准题。命题作文的题目大致有三种形式:
  1.文题是词。如“尝试”“友谊”等,文题写作范围比较宽,选材面广。写好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具体人和事为载体,缩小选材范围。如,我尝试打工的经历。
  2.文题是短语。这就需要弄清楚短语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我的一片天空”“令人心动的美丽”偏正短语,对“我的”“一片”“令人心动”在范围、数量上修饰和限制的词要格外留意,它们才是写作的重心。而对于“好书与我的成长”“初三的苦与乐”等并列关系的文题,两者关系不可偏废,只写一方或厚此薄彼都是失误。
  3.文题是句子。如“我终于做了一回主”“因为有你而精彩”。审题时要把重点放在主要动词上,如“做”“有”。不过,对表修饰或限定的词,如“终于”,也不能轻视,“终于”暗示“从没有过”,需要写出曲折的过程,对于“你”和“精彩”的理解,也应推敲一下。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诸如“美在我身边”“这也是课堂”等带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题目,更要注意对“美”“课堂”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开掘出它的比喻义、引申义或象征义,这样,不仅在选材上天地更广,而且在立意上也会高人一筹。
  
   二、舒展自如,于限制处发现自由飞翔的天空
  既然“戴着镣铐”跳舞,也就应该有相对自由。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联想,在限制处依然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因为有你而精彩”之中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还可以是事,如此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了;2004年新疆建设兵团的中考作文题“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善于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同样,2004年广东的中考作文是“我也是富翁”,“也”已经暗示我是“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另有它意,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在“亲情”“友情”“关爱”上,我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富有,同样,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佳作展示台
  牵着母亲过马路
  
  方戈
  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逾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而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母亲年纪大了,双脚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听她诉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意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工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掌心,牵着走过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了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公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很多的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抹不去爱子的柔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的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篓……
  
  简短的语言描写,母亲的喜不自禁跃然纸上!
  一个絮絮叨叨地说,一个宽容耐心地听,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
  舔犊之情,让“我”心里颤抖;娴熟的动作,引起我深情的回忆。
  “城东”“城西”“每天”“一直”“总是”……爱子之情的体现!
  儿子的“牵手”给母亲带来的是惊喜,两个精彩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与标题照应。
  【整体评析】牵手,生活中一个再简单、再平常不过的的动作,作者却从中感受到人间的至爱和亲情,并由此“牵”出一片浓浓的亲情。文章巧妙地截取了两个“牵手”的片段,小时侯,每天,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又不厌其烦地交代,风雨无阻;然而岁月流逝,尽管母亲已日渐苍老,但“牵手”的动作却是那样娴熟,那样自然,以致和壮年的儿子一起过马路时,母亲依旧习惯性地向“我”伸出手来。作者抓住这动人的瞬间镜头,精心刻画,“以小见大”,表现出深深的母爱。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张丽钧
  看电视上“十佳教师”的事迹报告会,看着看着,眼泪就蜇疼了眼睛。
  一位姓方的女教师,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故事。我听后流下了眼泪。但这泪中除了震惊、怜恤外,还有怨责与伤心、屈辱与愤怒。
  方老师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他们有一个4岁的女儿;方老师教初三数学,同时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一年夏初,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方老师每天早晨6点以前赶到学校,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家。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先随妈妈到学校,等妈妈安顿好了班级工作之后再由妈妈送到幼儿园;晚上7点钟,妈妈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拔掉所有的电器插头,再将玩具堆放在女儿面前,然后反锁上家门到学校去辅导学生晚自习。有一天,方老师所在的年级要进行模拟考试,一大早,女儿说自己“特别冷”,方老师摸摸她的额头,感觉有一点发热,但她没有在意。晚上她把女儿接回家,女儿又说“特别困”,方老师便让女儿睡觉,自己急匆匆赶到学校去看晚自习。第二天,孩子说没力气起床,要求不上幼儿园了,在家里玩一天。妈妈也就答应了。第三天,孩子说眼睛看不见东西,这时,模拟考试也刚好结束了,妈妈便带孩子到医院去瞧病。结果,医生说,孩子因为高烧,角膜已经软化穿孔,彻底失明了……方老师讲到这里不由得呜咽起来。但她平静了一下情绪,马上接着说:那一届学生十分争气,有一半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虽说为了他们的成功我付出了高额代价,但我觉得值得!他们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与自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