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四编 话题作文(四)

作者:严敬群




  写作导航标
  
  大自然是神奇瑰丽的,它丰富而多彩,含蓄而隽永。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一曲唱不完的歌。我们生活在它的怀抱里,接受着它无私的馈赠,它以自己无言的方式和丰富而又独特的内涵启示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它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懂得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关心大自然,感念大自然。大自然历来是人们所歌咏的对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了多少绝妙好词,丹青妙手绘出了多少动人的画卷。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素材,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描写对象。我们可以抓住它们的形貌、姿态、声色,内在的品质、周围的环境,明与暗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生长过程的变化、观察视角的变化,以及给人的感受等来展开描写。热爱是最好老师,只有对描写对象产生感情,我们才会去关注它,写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感情,就会对所写的对象产生烘托作用,而且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描写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现对象的形、声、色、味等感觉的层面上,还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思想的表述,或联想,或想象,或引用,或象征……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如写景类文章,关键要把握景物的特征,并且要多角度展开,不仅要张开双眼看,还要动用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双手摸;不仅可以写实,还可以运用想象,也可以运用古典诗词来进行点染,还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通过景物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来展开,还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通过春夏秋冬的转换来进行描写。
  曾几何时,环境保护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曾给人类慷慨赏赐的地球满目疮痍:酸雨、赤潮、海啸、沙尘暴、大气污染……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惹的祸。我们为一己私利、一方之益,不惜乱采乱挖、随意排放污染物……于是青山变秃了,河水变黑了,土地变成了荒漠,空气变得污浊了……写作时应紧紧抓住环境恶化的现状来展开,既可以写环境污染目前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和危害,也可推断它将来会给人类带来的恶果。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叙述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也可以抓住点与面来表现人们的不良行为,既要写出自己所见的具体情形,又要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树立忧患意识是写好环保类文章的关键,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环境的恶化,还要关注其中的社会问题;不仅要关注自然中的“绿色”和“黄色”,还要关注社会中的“灰色”和“黑色”。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广泛阅读、大量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环保类的数据和事例的积累,对于写好文章也是大有帮助的。
  
  佳作展示台
  海边荒石
  
   高立群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一个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海水中的石头是如此的美丽!“震慑”一词可见一斑。
  神奇而美丽的石头诱惑着“我”。
  “贪婪”一词道出了人类对大自然馈赠的无限占有。
  美丽的石头,在人类无限在占有中“死亡”。作者情感的突变,意味着人类的觉醒。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任何缺失都会破坏和谐与美好。
  从法布尔的事迹中寓于哲理,点明中心。
  【整体评析】这是一篇借物明理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海滩挑拣石头前后不同的态度,引发议论,阐明从中悟出的道理。文章先叙后议,开篇极力描写“荒石”的美丽,从“震慑”到“诱惑”,再到“贪婪”;从“含蓄而神秘”到“散发着灵异之光”,再到“令人沉醉”,这里的“扬”是为了后面更好地“抑”。接着描写了“荒石”的“别扭”“怪模怪样”和“灰不溜秋”,运用对比来说明“荒石”的“死亡”。从而进一步剖析石头死去的原因和危害性:石头与海水亲密无间,和大海“此呼彼应,难舍难分”,这种和谐本身就是大自然最美的风景,当人为地把这种和谐分开后,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们应该怎样善待大自然,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联想到“昆虫之父”法布尔,他是一个在关爱中研究昆虫的人,并不像某些昆虫学家,在毁灭和伤害中从事研究,突出了法布尔对自然的尊重和温情,进而水到渠成地点明中心:大自然的万物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人们只有尊重它们,善待它们,让它们自然自在,与它们和谐相处。其实,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评荐老师严敬群)
  
  绿金之国风光好
  加蓬让人回归自然
  
  王 勤
  飞机开始下降,倚靠舷窗,透过云隙向下张望,加蓬的城市、森林、乡村进入视野。加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字——“绿”。繁茂的森林一望无际,整座整座的城市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早就听说中西非地区的刚果河盆地是世界第二大“绿肺”,是非洲的“大氧吧”,在2000多万公顷的森林里生长着1.1万种植物,4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类,150种爬行类动物,看来名不虚传。
  加蓬的森林覆盖率为85%,因而有“绿金之国”的美誉。全境2200万公顷的森林有2000万公顷可以开采,其木材使用率之高可谓世界之最。
  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最吸引人处是终年常绿的热带雨林,白沙细浪的大西洋海岸,每年这里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观光。海边矗立着各式雕塑,不少是用易拉罐、铁皮、铁丝、废旧齿轮等做成的,形态各异,引人入胜,以人物造型的木雕、陶塑更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令许多游客驻足拍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