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狗吠杨布》双解

作者:洛 美




  狗吠杨布
  
  杨朱(1)之弟杨布衣(2)(3)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4)衣而反(5),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6)击也。子亦犹是(7)。曩(8)者使女(9)狗白而往,缁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难点注解】
  (1)杨朱:战国初期思想家。
  (2)衣(yì):动词,穿衣。
  (3)素:白色。
  (4)缁(zī):黑色。
  (5)反:通“返”。
  (6)毋:通“无”。
  (7)是:这样。
  (8)曩(nǎnɡ):以前。
  (9)女(rǔ):通“汝”,你。
  
  【短章新解】
  寓言中杨布穿白色的衣服出门,穿黑色衣服而返,家里养的狗见了他叫着咬他。当杨布要打狗的时候,他的哥哥也就是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杨朱却说,换了你也一样,如果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色的,而回来却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不感到奇怪吗?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要排除一切偶然因素,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由白色变为黑色,事物的表象发生了变化,但其本质却没有变化,为什么狗一见了杨布就叫呢?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归因于狗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杨朱说的那样,这样的错误杨布也容易犯,为什么呢?我们说要洞察事物的本质,首先要认识事物的表象,因为表象是事物的反映,变化了的表象也即“假象”是否引起了本质的变化?这种质疑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提出疑问然后再对“假象”进行分析,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过程,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过程中,看“本质”是目的,“透过现象”在先,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寓言中狗吠杨布就是一个“透过现象”的过程。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哲理,它还告诉了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思维过程:质疑,分析,作结。读文章不仅要从中吸取知识,还要理清得到知识的思路,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是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另一个角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