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扁鹊见秦武王》双解

作者:白 茹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选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二》)
  
  【难点注解】
  
  1.扁鹊: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秦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惠王之子。
  2.请除:请求治疗,使其病痊愈。
  3.已:治好,根除。
  4.投:放下。石:医疗用具,古时把石磨作针形,用针刺治病。
  5.不知者:不懂的人,外行。而与不知者败之:与不懂行的人商量,把事情搞坏。
  6.知:主持,管理。
  
  【短章新解】
  
  《扁鹊见秦武王》这则寓言故事按传统的理解是说,不论办什么事情,要与精通业务的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错误意见所动摇,就会误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故事的寓意在今天看来也就有了新的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秦武王较之《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在对待病的问题上,不再“讳疾忌医”,而是主动“示之病”:然而,一旦面对周围的人建议和劝阻,他又犹豫不决了,结果同样被扁鹊讥讽奚落了一番。
  作为一国之君的秦武王在对待自己疾病的小问题上,之所以犹豫不决,关键是对内行和外行的建议缺乏明确的分析和判断,做不了自己的主。诚然,专家和内行的意见是重要的,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内行,未必是好事;外行的建议,只要是正确的,多听听也是很有好处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只有这样全盘考虑,权衡利弊,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把问题解决好,处理好;才能真正做到既不迷信权威,也不至于被周围的意见所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