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我想读书

作者:林 林




  内容介绍
  
  《马燕日记》是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2002年由韩石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其版权被转售多个国家,包括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和英语,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日记讲述了一个西部乡村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有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
  
  推荐人语
  马燕稚嫩而真挚的文字打动了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文字同样可以打动你——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的少年。从中你可以读到西部农民生活的极端困苦,更能读到困苦环境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一个花季少女对生活的憧憬与困惑,对亲友的关爱,对命运的不屈和抗争,以及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渴求。
  
  读者反馈
  应该给所有不喜欢上学的孩子读这本书。
  ——法国《人道报》
  我觉得她为自己的权利斗争很对。她很勇敢。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能去上学有多么幸运。
  ——克拉利丝,14岁,法国中学生
  我投票选马燕为“2002年度少年”。很多人觉得教育不太重要,我们总想要更多的假期,上更少的课。通过马燕的故事,我们看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教育是多么重要。
  ——爱米丽,16岁,法国中学生
  马燕强烈的求学愿望,令人肃然起敬和钦佩。当我们的年轻人为玩乐而放弃学习时,马燕的故事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亚历山大,法国巴黎一读者
  精彩选读
  我想读书
  
  2000年5月2日
  这回我们放了一周假,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想对你说一件事。”我就说,妈妈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会难受的。妈妈说,你怕这是最后一次上学了。我就睁大眼睛望着妈妈,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现在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老农种田都要有知识,没有知识种下的粮食是没有收获的。妈妈接着说,你们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辜(顾)不过来的啊!妈妈你这么一说,看来我是必须回家了。妈妈说是啊!那我俩(两)个弟弟呢?妈妈就说你俩(两)个弟弟还必须念书。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男孩儿能念书,女孩儿就不能念书呢?妈妈就说你还小,不懂这些,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今天我上不起学,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里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
  我想上学。妈妈,我不想回家。我想一直待在校园里那该多好啊!
  
  【相关链接】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此诗写于诗人推行变法失败以后。后两句,后人评价说“恰是自己身份”,描写诗人自己境况,请结合全诗进行鉴赏。
  
  参考思路
  后两句的意思是:鲜艳的花瓣纵使被春风吹落,其纯洁的芳魂,却一无所玷,最终被碾得粉身碎骨,变成尘土,多么可悲。诗人推行新法失败,但进步的思想与崇高情操不变,这不正是诗人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