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身受三重残疾的女作家:海伦.凯勒

作者:柴晓山 王有成




  大家都知道,课文《我的老师》和《再塑生命》的作者是海伦·凯勒,并且对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你若想对她有更多的了解,那就请走进她的世界,一起领略她的惊人毅力、不挠精神,共同体悟她作品中的朴实语言、充沛情感。
  (编 者)
  
  作家档案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在她出生后的第19个月,一场大病,使她成为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1887年安妮·曼斯菲尔德·沙莉文开始教她,她以顽强不屈,锲而不舍的精神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读书关、写作关。她于1904年毕业于马萨诸塞州剑桥拉德克利夫学院,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文字,出版了《我的一生》《海伦·凯勒日记》《奇迹创造者》等14部著作。她终生致力于聋盲人的公共救助事业,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
  
  作 品 选 读 一
  珍爱光明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每一个人在他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一段瞎子与聋子的生活,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
  我经常考查我那些有视力的朋友们,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都看到了什么。她回答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说我不是已习惯了听这样的回答,那我一定会对它表示怀疑。
  我常这样问自己,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这个有目不能视的人,仅仅靠触觉都能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我感到一片娇嫩的叶子的匀称,我爱抚地用手摸着白桦树光滑的外皮,或是松树粗糙的表皮。春天,我满怀希望地在树的枝条上寻找着芽苞,寻找着大自然冬眠后醒来的第一个标志。我感觉到鲜花那可爱的、天鹅绒般柔软光滑的花瓣并发现了它那奇特的卷曲。大自然就这样向我展现千奇百怪的事物。偶尔,如果幸运的话,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就能感觉到小鸟放声歌唱时的欢蹦乱跳。我喜欢让清凉的泉水从张开的指间流过。对于我来说,芬芳的松叶地毯或轻软的草地要比最豪华的波斯地毯更可爱。四季的变换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无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从我的指间流过。
  有时,我在内心里呼唤着,让我看看这一切吧。仅仅摸一摸就给了我如此巨大的欢乐,如果能看到,那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然而,那些有视力的人却什么也看不见,那充满世界的绚丽多彩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表演,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人类就是有点奇怪,对已有东西往往看不起,却去向往那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这可是非常可惜,朋友,在光明的世界里,视力的天赋不能只看作是为了方便,而应看作是充实生活的手段。
  
  阅读提示
  
  此文是一篇融深刻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充满着哲理,让人从中可以看到海伦·凯勒的性格,真是“文如其人”。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通过对比写法,表现自己对光明的珍爱。作者的“想”“问”也好,“呼唤”也罢,无不是由衷的呐喊,她的意识,她的举措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难以比拟的。
  
  作 品 选 读 二
  开启光明的钥匙
  
  随着年龄一天天的增长,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欲望也一天天膨胀起来。现在的几种简单的手势,已经无法满足我表达的需求了,而我又渴望了解别人和被别人了解。当我比划半天而始终无法让别人理解我的时候,我的心仿佛要炸开了一样,就要大发脾气。仿佛冥冥中有许多无形的魔爪紧扼住我的神经,我反抗,我挣扎,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发泄而出,只好发疯似的乱踢乱打,声嘶力竭地哭闹,在地上打滚,直到奄奄一息,方才作罢。
  如果此时母亲陪伴身旁,我会无助地扑入她的怀里,失声痛哭,昏头晕脑,直至连为什么使性子、发脾气都忘记了。思想无处表达,情绪无处发泄,我觉得日子像是个火炉在煎熬着我,以至于发脾气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每隔一小时就要发作一次。
  我的反常表现让父母忧心如焚,手足无措。我们居住的塔斯甘比亚镇附近根本没有聋哑学校,而且这个偏僻的地方也似乎没有人乐意到此来教一个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的孩子。在母亲阅读狄更斯的《美国札记》之前,我这样的人能受教育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美国札记》却给了我母亲一线希望。
  在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像我一样又聋又盲又哑的少女——罗拉,经过一位博士的耐心教导,竟然学有所成。然而,那位在教育盲聋方面学有专长的博士已经逝世多年,他的方法可能也无法流传下来。母亲因此而更加苦恼。她想知道,那位博士是否有继承人?如果有,人家愿意到这个偏远的小镇上来教我吗?
  在我6岁的时候,父亲风闻巴尔的摩有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让好几个盲人重见光明。父母毫不犹豫地决定带我去治疗眼睛。
  这次旅行非常愉快,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旅途中的事情。在火车上,我交了很多朋友。父亲把一位妇女送给我的一盒贝壳穿了孔,让我用线一个一个地串起来,做成了一串贝壳项链。这些贝壳带给我很长时间的快乐和满足。列车员和蔼可亲,他每次来查票或剪票时,我总可以拉着他的衣角,他剪票的剪子也成了我的玩物,我趴在座位的一角,专心致志地把一些零碎的卡片打成小孔,玩几个小时,也毫不厌倦。
  姑妈用毛巾给我做了个大娃娃,但是却没有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这是即兴拼凑的作品,即使我的想象力再丰富,也想象不出,那张脸是什么样的。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它没有眼睛。我坚持让每个人开动脑筋想办法完成装眼睛的工作,可是最终也没有人完成。我灵机一动忽然来了主意,就溜下了座位,找到姑妈的披肩,扯下了两颗珠子,指着它让姑妈缝上去。姑妈为了核实我的用意拉着我的手放在她的眼睛上,我使劲地点头。这样,我的布娃娃就有眼睛了,这样我高兴不已。不过,没一会儿,我就对它失去了兴趣。
  在这一次的旅行中,我感兴趣的事实在太多了,层出不穷,让我应接不暇,连发脾气的工夫也没了。
  来到巴尔的摩,我们马不停蹄地直奔夏姆医生的诊所,我们受到了医生热情的接待。但经过了一番检查之后,他表示无能为力。不过,他告诉我们,我可以受教育,并建议我们去找华盛顿的亚历山大·贝尔博士,说他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些有关聋哑教育的信息和师资情况。父母听取了医生的建议,我们又立即启程前往华盛顿。一路上,父母愁容难展,忧心忡忡,而我却毫不知情,只觉得四处旅行太好玩了。
  在华盛顿,我们见到了贝尔博士。虽然那时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但我一接触他,就能够感受到博士的温柔、敦厚、善良、热情的心灵。他把我抱在腿上,把他的手表给我玩,并弄响了手表的闹铃,让我可以感受到手表的震动。博士肯定是一个医术高明、有很高的专业素质的人。我喜欢他,因此他可以立即弄懂我的手势。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次会面竟成为我生命的转折点,从此我从黑暗走向了光明,由孤独到充满温情,并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贝尔博士又建议父亲直接写信给那位《美国札记》中写到的博士不倦工作过的波士顿柏金斯学校的校长安拿罗先生,请他为我寻找一位启蒙老师。父亲立刻照做了。时隔几星期,热情的回信就收到了,告诉我们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教师找到了,但是时隔一年,莎莉文老师才来到我们家中。她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正如书中所写:
  “就这样,我走出了埃及,站在西奈山的前面,一时灵感充斥全身,眼前闪现无数奇景。一个声音在这座圣山上响起:‘知识给人以爱,带来光明,给予智慧’。”
  
  细细品味
  
  读完此文,你一定会心潮起伏,甚至潸然泪下,一是因为海伦·凯勒追求光明的举动,二是因为流淌文中的“情”,这“情”这“意”被作者喻为“开启光明的钥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尤其是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一生——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孤独走向了充满温馨的世界。
  
  超级链接
  
  ●海伦睿语
   1.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2.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3.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即使在黑暗和沉寂的世界里也能发现美,无论身处什么境地,我都要不断努力,学会知足常乐。
   4.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名人评价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