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用什么滋养心灵
作者:谢毓洁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1812年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抄写员,后担任报社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思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1854年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世》。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一个工业城镇——焦煤镇。这是一个肮脏、丑陋、让人乏味的地方。工厂从早到晚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所有的房屋几乎都是一模一样,没有明亮的色彩,没有多样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单调,缺乏娱乐。小镇的教育家格拉德格林先生一心教给学生们事实,缺少想象、温情和美好。他的儿女就在他提倡的教育方式下成长。女儿路易莎原本是个天真活泼、美丽善良的姑娘,她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不满足于老师灌输的冷冰冰的事实。可是父亲绝不允许女儿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沾上温情的阳光,他认为那些是有害的。他固执地将女儿嫁给大她30岁的富翁邦德比,邦德比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为了维护“自我奋斗”的虚假形象,不惜抛弃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母亲,冒充孤儿。这场婚姻揭开了女儿悲剧命运的序幕。路易莎暗暗将心灵封锁,只保留了对弟弟汤姆的友爱。汤姆同样是父亲只重事实的教育观念下的牺牲品,他走向了放纵享乐的极端,沉迷于醉生梦死的生活,屡屡滥用姐姐的爱心,欺骗她,甚至发展到抢银行,并嫁祸于人的犯罪地步。
小说里还塑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艺术形象——马戏团的女孩子茜茜。描写她的篇幅并不多,但她就像一束小小的火苗,始终在字里行间闪烁着,她是冷冰冰的只重事实的生活里的充满爱意的天使,她宽容善良,对生活满怀热情感恩,乐于助人,并最终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帮助了自己的小主人——路易莎和汤姆。
故事的结尾处,教育家格拉德格林在真正的事实面前,反思了自己冷酷的教育方式。这种反思同样激起读者的共鸣——用什么来将心灵滋养,仅仅是毫无感情的事实吗?还是充满活力、生机、爱心的想象?怎样才会让生活更有意义、更美好?
片断赏读
格拉德格林先生怀着满意的心情从学校走回家。学校是他的,是他出钱创办的。他要每个人都崇拜它,他要它和它里面的小孩成为每个人的榜样,就如同小格拉德格林们是每个人的榜样一样。小格拉德格林一共有五个,她们自出生以来就一直受到教导和训戒。他们对牛儿越过月亮的儿歌一无所知,然而每个小格拉德格林五岁以前就都已知道牛和月亮的所有事实。
格拉德格林的房子叫作“石屋”,坐落在一个小山岗上,就在名叫焦煤镇的大镇子附近。房子四四方方,风格平实。门的两侧各开了六扇门窗。整座房子围在一个方方整整、井然有序的花园之中。
在回家的路上,格拉德格林先生听到了一阵喧闹的乐声。这声音发自一顶大帐篷。帐篷顶上飘扬着一面旗子,上面写着“斯里瑞马戏团”。一张告示宣称:“约瑟芬·斯里瑞小姐勇敢的马上表演,奇狗梅里莱格的鬼把戏,大力士赛纳·朱浦的举重”……还有其它许多令人兴奋的节目。
一群小孩正争先恐后地往帐篷里看。“我的孩子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真让我高兴。”他自言自语地说着,又看了一眼。这一回他看见路易莎和托马斯也在其中。
“路易莎!托马斯!”他大声嚷道,“你们在这儿干什么?”两个孩子红着脸站了起来。
“我想看看它是什么样的。”路易莎说。托马斯没说什么。两小孩神情沮丧,但那女孩不露声色、毫无表情的脸上,却闪烁着想象之光。尽管微弱暗淡,却还是若明若暗、晃动不定地闪耀在苛刻枯燥的事实之中。她十五六岁,几乎像一个成年女子,长得很漂亮。甚至格拉德格林的事实也没能抹杀她脸上表现出的决心。
格拉德格林对着男孩说:“托马斯,我真不敢相信你这样有教养,竟然带你姐姐到这样一个地方来。”
“是我带他来的,父亲。”路易莎平静地说。
“这话听了真让我寒心。”格拉德格林先生说,“你们太让我吃惊了,居然看到你们俩在这——马戏团!”
“我厌倦了,很久以前就厌倦了。”路易莎说。
“厌倦?厌倦什么?”
“我不知道——一切,我想。”
[读书人语]教育家格拉德格林先生对自己窒息人性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他把自己的儿女当成合格的试验品,以为他们的心灵应该只有冷冰冰的事实。他否认孩子的心灵是鲜活的,需要趣味、爱心和温情。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也在马戏团看马戏时,不禁又惊又怒。女儿路易莎的回答却丝毫没让他醒悟自己的教育方式。路易莎充满生机的内心让冷冰冰的事实压抑了,年纪轻轻已对一切厌倦了。就算孩子们“知道牛和月亮的所有事实”,可是当他们没有生动的想象力,“不知道牛儿是如何越过月亮”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会是一片荒芜。连杂草都不生长的荒芜的内心,如何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对美好的一切也失去了感受和欣赏能力。
片断赏读
茜茜以为她睡着了。路易莎让那只手放在那儿。让它放着吧!她心想。这有什么关系呢?这只手温暖了她心中的所有柔情善意,使它们重获生机。路易莎躺着。慢慢地,泪水涌上眼眶。一张脸伸过来贴住她的脸。她知道那张脸也是泪迹斑斑,知道这泪是为她流的。
路易莎坐起来时,茜茜往后一退,在床边站着,“我希望我没有吵醒你。我来问问你,是否愿意让我留在这儿陪你。”
“为什么?我妹妹会想你的,你是她的一切。”
“是吗?”茜茜摇了摇头,“如果你允许,我倒更想为你做点什么呢。”
“什么呢?”
“随便什么,只要我能够。要不至少我会试试。你允许我吗?”
“一定是我父亲派你来问我!”
“不,是我自己的主意。可我不敢来,怕万一你不要我。”
“这么说。我一向那么讨厌你喽?”
“我希望不是,因为我一直爱你。可在你离开这个家之前不久,你对我的态度变了。那没让我奇怪。你知道得那么多,而我知道得那么少。我毫无怨言。”路易莎的心突然被她刺痛了。“我可以试试吗?”茜茜又说。
这回,路易莎握住她的手回答道,“首先,茜茜,你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吗?我铁石心肠,现在的处境又很困难。我的心中充满了仇恨。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黑暗无边,风雨交加。这些不让你害怕吗?”
“不!”
“我太不幸了。我没有丝毫力量去获取幸福。我从未有过片刻的宁静。难道这不让你害怕吗?”
“不!”沉浸在勇敢的坚定的爱中,她像一簇美丽的灯火,照亮了路易莎心中的黑暗。
路易莎紧紧地拥抱了她。“原谅我,茜茜。帮帮我!”她呼喊着,“可怜可怜我,让我把头靠在你这颗充满爱意的心上吧。”
“哦,靠着这儿吧!”茜茜泣道,“靠在这儿,我亲爱的!”
[读书人语]路易莎在经过心灵的风暴之后,回到家中,她向父亲控诉自己所受的教育,这种教育让自己本该像花园一样美好的心灵变得像沙漠一样荒芜。“你怎么能给予我生命,却又剥夺了我所有的希望、恐惧和想象。”路易莎明白自己的生活是多么苍白乏味,她终于知道是父亲的教育剥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力。可是她如何才能让自己从这种教育的恶果中摆脱出来,重新拥有希望、想象甚至恐惧?她迷惘着,困惑着,她对一切失去了信心,心中没有真善美的感受,只有无边的黑暗,她似乎要被黑暗吞噬了。就在万念俱灰的关头,茜茜伸出了援助之手。茜茜没有在意路易莎从前的冷漠,她的爱心使她不怕任何困难,帮助身处绝望之境的路易莎。路易莎怀疑着,她怀疑自己是否还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幸福的生活;她怀疑茜茜是否能不计前嫌地帮助自己,给自己战胜黑暗的力量。可是茜茜勇敢坚定的爱心感动了路易莎,“她像一簇美丽的灯火,照亮了路易莎心中的黑暗。”路易莎终于相信了茜茜,并将自己伤痕累累的内心交由茜茜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