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付出与收获

作者:李 涛




  助人为乐是青少年最为赞赏的品质,而当别人遇上麻烦时却悄悄走开,这是不是很矛盾? 这就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真实的心态。
  说它矛盾,确实不错。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却又吝啬付出自己的帮助。这种人竟然还“不少”,实在让人不解!
  没有付出哪得收获,没有奉献又怎谈索取?索取是每个人都愿意的,收获也是人人喜欢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个人利益,倒也无可非议。小草生长需要细雨滋润,需要阳光温暖,需要和风呵护;没有细雨、阳光、和风,它就会长得委顿柔弱甚至枯死。人亦如此,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有必备的生存资料;不仅如此,还需要家人的关怀、师长的爱护、同学的友谊。没有这一切,青少年也许就没有健全的人格了!
  邹韬奋说过:“人对人的要求,就像存款一样,取得一次就少一次!” 从一些青少年只想收获,不想付出,只要求“别人助我”,而“我不助人”的心态看,这句话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他人的关怀,但若长成以后不关怀 他人,这个社会将成为什么样子呢?爱心不见了,友谊不见了,帮助不见了,一切美好的感情不见了;拦路抢劫无人管,公然偷盗无人管,这决不是我们希望见到的啊!
  要索取先得奉献,要收获先得付出!付出关怀,才能收获关怀;付出帮助,才能收获帮助。如果人们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更纯洁,更美好!
  也许,邹先生的话可以这样改一下:“人对人的付出,就像存款,存得越多,你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取得也就越多!”
  【整体评析】本文属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模式。作者先针对当今青少年在人与人相互关爱问题上形成的误区,展开了“付出与收获”的辩论,并引用名家名言分析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了“要索取先得奉献,要收获先得付出!付出关怀,才能收获关怀;付出帮助,才能收获帮助”这样的结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细细品味】
  
  文章开头提出看似矛盾的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的议论。
  本节阐述富有哲理的思辨性,说明了“付出与收获”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引用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这是在上述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即作者要树立的观点。
  结尾重申中心论点的时候,再一次化用邹韬奋先生的这个比喻做结句,即使语言生动活泼,又使文章的中心十分明确,而且富有极大的鼓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