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我与《千家诗》

作者:于 漪




   童年时无知,不知艰辛,总爱把生活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及今回忆,童年生活也确实富于情趣,充满幻想。说起来今天的青少年不易相信。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哪像今天这样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户户都有收音机?那时收音机很少,留声机也不多,听听唱片是一种特别的享受,开留声机发条即使摇酸手也甘心。电影院很少,票价高,对孩童来说,看一场饱眼福也不容易……条件如此贫乏,生活岂能丰富多彩?那美丽的生活花环又怎样编织得起来?如今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有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油光纸石印本的《千家诗》。
  我们祖国大地山河非常美丽,我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变幻的风云真是令人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的诗就是歌咏祖国风物的,而且按春夏秋冬顺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会依次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荫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过节,《千家诗》中对重要节日如新年、清明、七夕、中秋、冬至等无不有诗。一到清明,就想起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一到中秋,不禁感慨地吟诵苏轼“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不长看”;特别是新年吟诵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心里有说不出的欢乐。《千家诗》中这些风俗诗大大增添了童年的生活情趣。
  熟读千家诗,能丰富幼小心灵的想象力。不说别的,只看诗句中丰富的颜色就给生活涂上了多么绚丽的色彩。“万紫千红”“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真叫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小脑袋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那时候总觉得诗比说话、散文多点什么,可又说不出所以然。只觉得一首诗尽管寥寥数字,但表达的内容丰富,能使人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生动的图景。长大以后读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方知好诗能“状难写之景,如目在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多读好诗,脑子不干枯,思绪常绵绵。人们皆知东西老化、硬化最可悲。我认为多读点诗能活跃思想,丰富想象,使脑子“软化”呢。
  《千家诗》就是这样丰富了我童年的生活,如今一吟诵到其中的诗句,就能唤起童年生活的回忆,那么动人,那么亲切。
  【整体评析】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细腻而生动地展现了《千家诗》对“我”人生的影响,传神地叙写了少年读书生活的经历,并以童年物质条件的贫乏作反衬,有力地表现了正是因为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编织了“我”童年生活的美丽花环,升华了文章的中心。在行文中恰当引用诗句,让自我读诗的感受与诗中美好情境巧妙契合,贴切地传达出好诗给“我”童年生活带来的无限欢乐。语言质朴而深沉,无处不流露出作者对《千家诗》的钟爱和感激之情,以及对少年读书生活的深切怀念,真可谓“情到深处文自工”!
  
  【细细品味】
  
  不惜笔墨写童年物质条件贫乏,为突出《千家诗》对“我”的影响作铺垫。
  连续发问,意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千家诗》。
  运用对比,凸显《千家诗》对“我”的人生影响之深。
  《千家诗》让“我”陶醉,使“我”感受到家乡山山水水的正如诗中所写的一样美丽非凡,生活也如四季之诗一样美丽动人。
  《千家诗》中描绘生活中的情景正如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它给“我”增添无限的生活情趣。
  《千家诗》让“我”感悟到:它能丰富想象力,并且多读好诗,能活跃思想,终身受益!
  照应开头,总收全文。流露出“我”对《千家诗》的钟爱和感激,抒发了对少年读书生活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