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8期

E.T.外星人

作者:何建平




  档案:科幻片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摄制
  1982年彩色/宽银幕115分钟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梅莉莎·马西森
  摄影:艾伦·达文
  主演:亨利·托马斯(饰伊利奥特)
  迪伊·华莱世(饰玛丽)
  皮特·克伊特(饰基斯)
  罗伯特·麦克诺儿顿(饰迈克尔)
  获奖情况:1982年获美国影艺学院最佳视
  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
  和最佳原作音乐四项奥斯卡金像奖
  故事
  E.T.外星人
  深邃神秘的夜空到底掩藏着多少秘密?
  小男孩伊利奥特坐在门边,手托两腮,出神地望着夜空发呆,他的好友外星人E.T.像一道疏忽而逝的流星,消失在了遥远的天际,远离了他的视线、他的生活。在伊利奥特装满幻想的脑袋里,E.T.的来和去,都像枕边小人书里的某个图案,更像教堂牧师嘴里那些喋喋不休的谚语,真实而又虚幻,只在他孤独的童年生活里划下了某些让人感动怀想的印迹……
  那是个星光闪烁的夜晚,静谧的树林里不时传来几声猫头鹰的鸣叫,旁边的小镇上,几个男孩围着一架轮盘玩着游戏,小伊利奥特也在其中,可他只有旁观的份儿,霸道的哥哥为了支走弟弟,让他去外边取回预定的比萨饼。小伊利奥特一溜小跑回到了家里,来到工具房,却听到几声轻微的响动,小伊利奥特壮着胆子,大声喊了几声却没有回应。他把手里的棒球棍试探性地扔在了暗处,却又给奇迹般地扔了回来。伊利奥特吓坏了,他赶紧溜回屋里,哆嗦着把情况告诉了妈妈、哥哥和妹妹,还有那些平时欺负他的大孩子们。哥哥发现了工具房的地上有一些奇形怪状的脚印,除此外什么都没有,便认为只是某些动物偷偷来光顾过而已,在这小镇上是常有的事。大伙都讥笑伊利奥特是个胆小鬼。小伊利奥特没有理会大伙的讥笑,独自来到了旁边的树林,在手电筒的亮光下,他突然看见了一个长相奇特的怪物,吓得他把手电一扔撒腿就跑。
  小伊利奥特睁着胆颤抖了一夜,第二天,为了见到怪物,他在树林里撒了些巧克力,然后上学去了。到了晚上,怪物依然没有出现,他把自己的奇遇告诉了全家人,可没人相信他,哥哥呵斥他不懂事,妈妈甚至伤心地哭起来。小伊利奥特觉得委屈,他怀想着那离家出走的爸爸,如果爸爸还在,肯定会把他搂在怀里,听他绘声绘色地描述昨晚的奇遇,可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小伊利奥特孤独地蜷缩在藤椅上,望着深蓝的夜空想着心事,奇迹出现了,一个有着长长脖颈、三角形脑袋、玻璃球眼睛的怪物悄无声息地来到他面前,手里握着一把巧克力。小伊利奥特经过短暂的恐慌之后,发现怪物对他很友好,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小伊利奥特试探着把怪物引回了屋里。
  这个长相奇特的怪物就是外星人E.T.,在一次访问地球的行动中,它们遭到了美国宇航局的侦察和搜索,同伴们都顺利地返回了太空,它却孤零零地给遗弃在了地球上。
  小伊利奥特终日与E.T.为伴,他把E.T.藏在壁橱里,家人走后,再把它放出来,E.T.也好像通灵性似的,模仿伊利奥特的动作,吃着伊利奥特给它的巧克力,还眨巴着眼睛,津津有味地听伊利奥特给它讲述地球上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小伊利奥特有了忠实听众,早已把委屈和孤独抛在了九霄云外。
  E.T.的秘密没有隐藏多久,还是给哥哥、妹妹知道了,但他们都和E.T.成了好朋友,只是把妈妈排除在了秘密之外。对于E.T.的故乡到底在哪儿,兄妹仨争论不休,伊利奥特拿出地图和地球仪,指着上面的某一处对E.T.说:“这是我们的家,你的家在哪儿呢?”E.T.指指窗外,还神奇地把地球仪悬浮在了空中,它在告诉小伙伴们它的家在遥远的另一个星球。
  时间水一般地流逝,E.T.在地球上已呆了好几个星期,伊利吃惊地发现他与E.T.之间有奇妙的心电感应,比如E.T.喝啤酒,伊利便会不自觉地皱眉头。也许是离开故乡太久了,每当看到电视里有人打电话或用无线电呼救等画面,E.T.都会伤感地垂下脑袋,或者若有所思地玩弄着电话和拼读器。E,T.常常躲子在电视机后面听妹妹读英语,有一天,它突然伸出脑袋,和妹妹一块念起了英语,待伊利奥特放学回来,E.T.竟神奇地叫出了伊利的名字。它还把画有用无线电呼救的报纸伸到伊利面前,嘴里念叨着“家”“电话”,蹒跚着踱到窗前,用手指着暗蓝色的夜空,说道:“E.T.要打电话回家。”E.T.如此清晰的发音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把兄妹三人都给震动了,虽然回家意味着分离,伊利还是翻箱倒柜地找出了电线、铁钳等工具,E.T.熟练地做出了一台无线电发射机。
  万圣节到了,E.T.被装扮成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坐在伊利奥特的自行车上,夹在人群中。它使出神奇的力量,自行车飞了起来,远离了人群,又飞越了峡谷,落入了茂密的树林中。在沙沙的落叶陪伴下,发射机开始工作了,E.T.不停地念着“家,家”,丑陋的脸上竟也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伊利站立一旁,他知道自己和朋友分离的日子不远了,看着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即将远离,伊利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E.T.伸出手,擦着伊利腮边的泪水,同时还睁着一双大眼,深情地凝视着辽阔的夜空,它知道,那儿才有它的故乡、它的家。
  夜已深了,E.T.还在树林里忙碌,陪伴它的伊利早已睡着了。等伊利一觉醒来,E.T.早已不知去向,全家人开车焦急地寻找。妈妈也终于知道了这个秘密,当她来到伊利的房间时,意外地发现E.T.并没有离开,它清晰地叫了声“妈妈”,伊利的妈妈很是感动,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还是强迫他们远离了E.T,E.T.痛苦地叫着“妈妈,妈妈”。
  伊利和E.T.都给送进了医院,哥哥告诉医生说弟弟和外星人有心灵感应,果然仪器上两个“病人”的波形完全一致。宇航局的专家也闻风赶到了医院,可伊利对E.T.的一切守口如瓶。伊利最终脱离了危险,而E.T.的血压却降至零点。医生只好宣布E.T.死了,哥哥送给E.T.的菊花也开始枯萎。伤心的伊利在妈妈的搀扶下,来到E.T.的遗体前,深情地说:“我爱你,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伊利慢慢地离开医院的隔离室,到了门口,他转过身来,打算向朋友作最后的道别,却惊奇地发现E.T.身上的菊花又绽出了鲜艳的花朵。伊利兴奋地跑过去,他知道E.T.复活了。E.T.被伊利用床单裹着带出了医院。
  离别的日子来临了。E.T.带着妈妈、哥哥和妹妹,还有自己在地球上最好的朋友伊利,来到了他发报的树林里,一只飞船闪着银光从天而降。E.T.佩带着那朵鲜艳的菊花,和大家告别。伊利拉着E.T.的手,他们各自在心里起誓,永远把对方铭刻心间。飞船缓缓地升起,E.T.不停地挥手,向它的朋友们,更向它所依恋的地球作最后的告别。
  E.T.走了,小男孩伊利奥特仍坐在门前,看着深邃神秘的夜空发呆,他是否在期待另一个奇迹出现呢?
  点评
  虽然科幻电影最早起源于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12年),但却在好莱坞天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手中大放异彩,从《大白鲨》到《第三类接触》到《E.T.外星人》,再到后来的《侏罗纪公园》,斯皮尔伯格奉献给了观众一场又一场或惊险、或残酷、或温馨的晚餐。如潮的观众,影评家们热情洋溢的评语,满街的T恤,以及根据影片演绎出来的电视娱乐节目,一切都在显示着《E.T.外星人》在当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这位当年的“神童”以及他的“学院派”同伴们在美国影坛的地位再次得到了确立和巩固。
  关于外星人的传说最早出现在英国作家赫勒特·乔治·皮尔斯的小说中,他们被描绘成了人类的天敌,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即使在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电影中,外星人也是以丑陋的面孔、神奇莫测的力量,以及血腥的杀戮出现在银幕之上的。然而,“天才神童”斯皮尔伯格却为我们塑造了另一类外星人形象,他们娇小可爱,给人类带来的是友好而不是灾难,他们弱小得甚至需要人类的帮助和同情。影片中的外星人E.T.,不仅造型小巧可爱,而且还使孤独的小男孩伊利奥特摆脱了孤独,并重新获得了全家人的理解和关爱。也可以这样说,外星人E.T.其实只是戴着一张“外星人”的面具而已,去掉这张面具,他和人类没有什么两样,他拥有人类的性格和情感,比如顽皮可爱、有浓烈的思乡之情等等,更为惊奇的是,他竟然能掌握人类最复杂的语言系统,并以之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影片中除了开头结尾的几个镜头让我们觉得有科幻片嫌疑以外,其他的情节都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展开的。可以说,与其把《E.T.外星人》看成是科幻片,不如把它看成是家庭伦理片,因为影片讲述的是关于“沟通”的故事,它包括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沟通,也包括人类与外星人的沟通。小男孩伊利奥特的孤独主要来自于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隔膜,哥哥欺负他,妈妈不理解他,其他的大男孩也同样疏远他,唯一爱他的爸爸已离家出走,因而,在这样一个单亲家庭中,伊利奥特没有任何爱的温暖,相反是外星人E.T.给他带来了友谊,他们不仅成为好朋友,而且彼此还有了心灵感应,其实,导演借神奇的“心灵感应”,意在说明小男孩的处境和外星人的处境是一样的,得不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关心和温暖,就像外星人得不到人类的理解一样。由此,影片中的另一个沟通则指人类与外星人之间,外星人在美国宇航专家的眼里,是灾难和恐怖的化身,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找出被遗留在地球上的外星人E.T.,他们和E.T.没有交流,也根本了解不了E.T.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E.T.最终只能在伊利奥特家人的掩护下,乘坐飞船逃离了地球,也逃离了让他留恋也让他害怕的人类世界。
  斯皮尔伯格以他未泯的童心,重新诠释了他心目中的外星人形象,在外星人的形象长廊中,E.T.是特别的,让人类久久不忘。
  经典评论
  斯皮尔伯格把圣经中耶稣降临、复活的故事融进了自己的影像之中,外星人E.T.乘坐飞船离开地球的精美造型正是耶稣复活后升入天国情景的一次完美再现。影片通过一个“小故事”注入了一种更深邃的文化--宗教内涵,使外星人的故事构成了一个真正的神话。
  --《纽约邮报》著名影评人迈克尔·梅得威尔
  (选摘自《百年电影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