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课堂教学互动中的心理效应
作者:顾志裕
在这里,教师尊重、珍视、利用学生的独特感受,通过学生个体质疑的“中途介入”,点燃了他们的思维火花,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实施了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调控。
四、并非是多余的话
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必须具备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师生心理互动的前提条件;同时,良性教学互动的结果必然会创设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智发展的规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学生产生了满意、上进等积极的态度与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必定使学生学得愉快,对老师而言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善于应用心理效应,发挥其正向作用,可以使课堂里凝重的教学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高效。反之,则很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请看下面教例。
师:同学们,谁是最可爱的人?
生:父母。
生:老师。
生:同学。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对,志愿军战士才是最可爱的人!
学生们顿时噤若寒蝉。
师:我们的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魏巍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沉闷。
这是老师让学生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顾客挑选。对这种所谓的“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这位老师说是让学生们讨论“谁是最可爱的人”,其实心中早存答案,而且只有唯一的答案。学生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因为“霍布森选择效应”是让人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条件下进行的“选择”和“判断”,这等于让人无法选择和判断,就等于扼杀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我们的教师都像霍布森贩马那样,那么我们的学生将来还能够张开想象的翅膀吗?
总而言之,心理效应是描述规律的科学,是严肃的;然而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效应以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这却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应当承认课堂教学互动中确有心理效应存在,然后需要学习与研究心理效应,并且在特定的课堂情景中创造性地应用,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实现心理效应与教学互动的无痕链接。
顾志裕,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上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