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2007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走向预测

作者:刘国良




  ③对比赏读的占额将大幅攀升。2005年的北京卷、浙江卷、辽宁卷、湖南卷、上海卷,2006年的湖南卷、重庆卷、湖北卷,都从对比赏读的角度设题,有词语的比较,有句子的比较,有全篇的比较,比较的范围也由同主题、同朝代延伸到跨朝代比较,全方位地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个性认知、阅读趣味等。比较之中蕴涵着发现、探究、创造的新理念,因此这样的命题将成为2007年乃至今后诗歌鉴赏命题的热点。我们在关注这一热点的同时,眼界还可以再开阔一点,扩大比较的范围。比如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同一背景下不同诗人的作品比较、不同体裁之间的比较、同一主题下不同作品的比较、同一题材不同旨趣的比较等等。
  ④文本情感情趣、思想价值的指认将由过去的线性考查转变为多维度、多义性、未定性的理解与认知。允许不同的考生对同一文本读出不同的感受,这是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发现,前些年诗歌鉴赏对文本情感情趣、思想价值的考查还只是停留在让考生去指认的层面,比如说某个句子或整首诗表达出了什么样的心情、蕴涵着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是否赞同前人的评价等等。这些试题所给出的答案无一不是唯一的、认同的。这在思维指向性上是线性的思维模式,考生只能去发掘,去认同,去化解,去说违心的公众话语,剥夺了考生作为接受主体应有的地位。其实,优秀的诗歌文本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思想意脉的多维度、意趣价值的多向度、意象主旨的多义性、情感内蕴的不定性等特点。古人所谓诗无达诂之观点应该走进我们考生的心灵,这样才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个性,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提升阅读品位。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我感到开放试题的向度与维度,鼓励探究创新,不以定性定趣定旨的大一统标准束缚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应允许见仁见智,有一家之说。这将作为命题理念的重大革新体现在2007年的诗歌鉴赏题中。
  ⑤题型设计将融合语言表达题的形式。题型的创新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努力探索的课题。选择的形式、填空的形式、简答的形式都已经设计过,那么2007年的题型会不会有所创新呢?回答是肯定的。拙见,在诗歌鉴赏中融合语言表达题的设题形式与理念很有值得尝试的必要。这个想法并不是我个人的异想天开,而是从近两年湖南卷的题目拟制得到的启发。湖南命题专家对新题型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所命新题很受广大学子及教师的欢迎。这两年他们拟制的鉴赏题型有语言表达题的仿写成分,即先提供一个答题范例,然后让考生仿此完成鉴赏比较。这样的题型要求考生能读懂范例中隐含的要求(鉴赏的角度、范围,思维的指向,语言的选择等),可谓集众多能力考查于一体,极有考查价值。我们在训练中不妨也来一点尝试,练一练这种鉴赏形式。除此而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让学生尝试从诗中提取反映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对诗句、词句进行扩写,就文本意蕴写赏读小论文呢?创新则活,守旧则死。死守旧有的题型,只能是亦步亦趋,丧失主动,勇于尝试才能让学生面对新颖的题型时思路畅通,游刃有余。
  刘国良,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