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战国策》中策士论辩艺术举隅
作者:胡 咏
鲁仲连为了彻底消除魏将辛垣衍对秦国仁义存有的侥幸意识,他先是抛出了“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的惊人之论,在引起辛垣衍的“怏然不悦”之后,继而又以史为鉴,好好地为辛垣衍补上了历史课,这时他列举的就是暴君商纣王对待属下的不仁义之举:“醢鬼侯”、“脯鄂侯”、“拘之(周文王)于牖里之库百日”,并且借机献言:“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字面的意思就是,为何在人前人后都被尊奉为王,可是遇到残暴的君王,最终还是免不了被戕害的境地。言下之意,是说你辛垣衍可要擦亮你的双眼,要看清秦王残酷不仁的本来面目,否则你的国君就难逃鬼侯、鄂侯、文王的厄运。在这里,策士借历史的遗训阐发,对说服对象无异于当头棒喝。
生动的譬喻告诫:在《庄》文中,庄辛针对楚襄王淫逸侈糜,不顾国政而进谏,说明国君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他运用四种譬喻,即:蜻蜓为五尺之童所黏捕,黄雀被王孙公子射杀,黄鹄被射者用网罗捕获,蔡灵侯因放荡逸乐被楚大夫发用绳索捆缚。四种譬喻由小到大,逐渐过渡到楚襄王本身,指出其所作所为,正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生动形象的引喻,气势充沛,说理充分,昏庸的楚襄王在这番引喻的告诫下,也不禁“颜色变作,身体战栗”。借譬喻所蕴涵的旨意,策士将对说服对象告诫的初衷圆满的实现,从而达到化“天颜震怒”为君侯
的“瞿然一省”的最佳进言效果。
三、请君入瓮:论辩的目标指向
同论辩思维的灵活,论辩内容的丰富相比,战国时期策士的论辩目标都概莫能外的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都指向一极,即满怀热忱地企盼进言的对象都能认同并实施自己的进言初衷。
众多策士乘兴而来,自然也不愿败兴而归,在他们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下,众多君侯表现出了认可的态度,这在《战国策》里有关策士的文本中都有简要的论述。现聊举数例加以生发:
《邹》文中,邹忌的进言让“王曰:‘善’。乃下令……”进言的效果立竿见影,立马呈现。——在众多策士中,邹忌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个;《冯》文中,冯谖焚券市义,先斩后奏之举,招来的是:“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孟尝君苦于自己有言在先,否则冯谖可真是悬了。——在众多的策士中,冯谖无疑是显得最冒失的一个;《庄》文中,庄辛的一串譬喻,让楚襄王“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庄辛的冒险是值得的,他凭借自己的口舌之才而跻身于贵族豪门之列。——在众多的策士中,庄辛无疑是最令人眼馋的一个;《鲁》文中,鲁仲连一针见血的分析,让魏将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并最终谢绝了平原君丰厚的馈赠。——在众多策士中,鲁仲连无疑是最令人景仰的一个;《触》文中,触龙猛拉家常所收到的奇效在于让赵太后心悦诚服的表态:“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赵国得以暂时保全,触龙功不可没,——在众多策士中,触龙无疑是人情味最浓的一个。
当然,不是所有的君侯面对策士的苦心经营都能领情,在《苏》文中,苏秦在秦惠王的面前就碰了钉子——“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由是观之,在众多策士中,苏秦无疑是最不幸的人,虽然他后来合纵的主张得到了赵、齐等国的认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