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观察·感受·表达

作者:王传文




  轮到高一上第一堂作文课了。教材安排的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二是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面对新来的学生,如何在作文课堂上来个开门红?意外的机会来了!我们教室西边50米处有一栋老屋要拆除,将在老屋的旧址建起新综合楼。工程队开来了大型挖掘机、五台卡车,学生将目睹有声有色的场景。我在拆迁开始前明确提出观察要求:用多种感官感受场景,记下所见所嗅所闻和当时的心理感受;观察要有自己的侧重点。面对新环境中的大场景,学生观察时兴趣很浓,注意力集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
  上课了,我说:“大家先说说,拆除老屋的场景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温馨:“场景很壮观!”
  刘鹏:“快得惊人,三层三十间老屋不到四个小时就荡平了!”
  陈慧、韩璐异口同声说:“大型挖掘机叫得最欢,手臂一挥,老屋成排的倒。胜过上百人!”
  杨兴琼生怕落后了,抢着说道:“工人们了不起,场景壮观、快得惊人!”
  教师:“你们只是谈了对拆迁老屋场景的总体印象,这还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鲜活感!你对现场的总体感受要靠具体的细节来表现。内容要实在,表述要准确;要活,绘声绘色绘形,活灵活现,比如人的动作、表情、声音,拆房现场的声响、色彩、气息等等,你要用各种感官去摄取‘形象’,来寄托你的感受,给人以真切感。请大家以口头作文的方式来描绘自己感受到的现场。”
  温馨:“工地上挖掘机‘轰轰’作响,只见挖掘机将长臂一伸,就像一个巨人将长臂大手搭在房屋的墙壁上,轻轻一抹,轰然一声巨响,半间房屋随即倒塌了。顿时,一团黄色的土烟应声腾起。‘呵——’,围观者们发出惊叫后,好像突然停止了呼吸,张大嘴巴,瞪着眼睛,足足凝固了分把钟。一时间,整座楼房和附近的一切建筑,还有正在手舞足蹈的挖掘机,都淹没在黄烟之中。工人的吆喝声、机器的吼叫声、房屋崩垮的撕裂声,老屋的霉臭味、飞尘的土腥味、各种说不出名儿的气息,黑瓦灰砖,黄土灰……把一向动静有序的校园搅和得喧闹混乱,却又有了少见的气势。”
  刘鹏:“上午九点钟左右,刚好是上第二节课的时间。工地上挖掘机发出阵阵的轰鸣声,似乎对着那两座楼房吹响着独特的冲锋号,工人们带走了一些东西,呼喊着,奔跑着,撤离现场。只有那座楼房岿然不动。那两座楼房一座三层,一座两层,少说也有三十间屋子。有人说,这两座房屋在当年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建起来的。操场的跑道足足有四五十米长,在它的遮挡下因晒太阳的时间短,显得有些潮湿。挖掘机开始向这两座古老的楼房进攻了,一阵一阵的,喷吐着不同旋律的轰鸣声。挖掘机长长的手臂伸向房屋,房屋不时地发出巨响,一扇一扇的砖墙相继倒塌了,振腾起团团的黄色烟雾。只见房屋倒塌了一个角、半扇墙,一间、两间、四间,一层、二层……机器的轰鸣声、房屋的倒塌声,人们的惊叫声,交织在一起。‘叮铃铃、叮铃铃……’第四节课下了,刚好是十二点。工地上已经很静了。两座楼房不见了,只看见满地的砖头,破损的水泥板。‘真快呀!’‘神速!’过往的行人不时地惊叹着。”
  韩璐:“‘学校要拆运动场东南角的两栋楼房了,请师生们注意安全!’学校发出了安全警告。第二天上午,九点钟左右,工地轰轰隆隆开来了一台大型挖掘机,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挖掘机时而爬升,时而退下,在长臂有节奏的一升一落之间房屋在摇晃,在崩塌。一时间工地上尘土飞扬,夹杂着隆隆的机器声和房屋震耳的崩塌声。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楼房庞大的身躯逐渐变小,直至没有了。看着这一切,有人情不自禁地赞叹说:‘要是用人工来拆的话,现在是九月份,恐怕会赶在2009年元旦前拆完,算是元旦献礼了!’其他人听了无不会心一笑。”
  杨兴琼:“拆完了,真是太快了,这些人真是厉害!其实,我一直在观察挖掘机的司机,他是我的堂哥。他原来也很贫穷,上技校学会了开汽车、挖掘机、吊车,凭技术凭勤劳才富了起来。拆屋前几天,我的堂哥就和其他工人一起,上屋卸瓦拆椽子;挖掘机在他手里像是小小的魔方,手臂扬起,挖斗触墙,像裁纸一样,刀到壁断,又轻又准;手臂俯伸,挖斗向内拉回,不几下就抠出一道深槽;挖掘机转向特有意思,挖斗抵地,长臂用力,朝想要的方向扭动车身,几下秧歌,这庞然大物居然轻巧地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机器再好靠人用,这些人真是厉害!我站在操场边上望着一大堆破残的砖头,有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三个多小时前,那两座楼房还矗立在那里,似乎在做最后的沉默。”
  教师:“同样是观察体验拆除老屋的场景,但各人描述的画面,相去甚远,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因为各人的注意点、兴趣点不同。其实,这种差别是由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产生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总是要表情达意的,或者借此表现对生活的一种认识,或者借此表现在生活中获取的一种情趣。本次作文就是训练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思考生活。拆除老屋的场景摆在大家面前,刚才几位同学念自己的作文片断,那你们想过没有:眼前的事儿带给我们什么情趣?眼前的事儿引发我们对人生、社会、自然的什么认识?譬如拆除老屋快得惊人,而建设一幢新楼快吗?大家议议,看从拆除老屋能引出多少条思考来。”
  温馨:“拆除老屋时的大场景有气派有气势,吸引了校内外的人。看来,事要大声势,人要大手笔!我就喜欢惊天动地!”
  杨兴琼:“挖得快靠什么?靠现代机器,靠技术,靠知识。如果用人拆人挖,真不知闹到猴年马月。那句老话没错,知识就是力量!”
  杨剑桥:“工人们很辛苦,早起晚睡,晒太阳淋雨,拆屋时有危险,响声炸得聋耳朵,气味儿呛人。是他们用血汗建起高楼大厦。”
  马定桥:“从建房慢拆房快,我认识到一个理儿,就是成事艰难坏事简单。”
  陈慧:“据说,刚拆的房屋过去神气过,一些了不起的人在那儿上过课,我就是冲着它才从南漳到二中读书的。不过,她现在太像老太婆了,让‘老太婆’死了,建一栋新楼,值!不要被过去的成绩挡住了前进的路。”
  教师:“这些思考都是理性地、直白地表达了出来,可以视为一种方式;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写,就显得千篇一律,单调乏味了。作文要求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暗示我们应该叙事,寓思考于叙事之中。揭示思考之得的文字可以是议论,也可以含蓄的包蕴在叙述性文字里。你打算怎样用笔‘点睛’,让读者了解自己的中心意义或者某种情趣?陈慧不仅有思考,还注意表达‘意义’的语言。需要说明的是,没有描述拆除老屋的场景和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