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有话好好说

作者:独眼龙




  孙梨先生的《荷花淀》中有这样一段: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是丈夫们跟抗日部队走了以后,女人商量去看他们的一个场景。话语不多,但每句话都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想念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说明她文静羞涩;“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口快,爽朗豁达,显示她性格外向;“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没说思念丈夫,只是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其实她更关心丈夫,考虑问题比较周密,表明她谨慎、稳重的性格;“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管不顾,难免冒失;“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羞羞答答,说了句假话,但假话里寓有真情,情味更浓。短短五句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独眼龙我举这个例子想说的是文章中对话作为人物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特点。人物的经历、学识、年龄不同,说出的话自然也不会相同。描写人物语言不能写成千人一腔,众口一词。
  湖南浏阳集里中学刘璇同学在《父母语录》中这样写道:“上初中了,你要学会自立,要不然长大后什么都不会做,以后在社会上怎么生存下来。孩子,多想想怎么办?”父亲说。“孩子啊,从现在起你可要自己洗衣服哦,你已不再是那个不懂事的小女孩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母亲说。
  读完小学升初中时,父母总有一些叮咛,一些唠叨。父亲教她自立并多想今后,说了一些空话、套话,但父亲粗犷、憨直的形象已呈现在读者眼前。温柔细心的母亲从洗衣服的小事说起,要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从上面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相同的爱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再来看看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孔颖同学《我们这个年纪的梦》中一段对话:“你是谁,你玩得真开心,我真羡慕你!”屋里的对屋外的说。“我是琳琳,你的钢琴声真美,我也好羡慕你,可是你有什么好羡慕我的呢?我穿得都是很旧的衣服,家里很穷。”“你多好!可以在明媚的阳光下,编织自己的梦想,捉几只蝴蝶,采几朵小花,而我只能面对着冰冷的钢琴。”“你看来是不快乐,但你却有一架漂亮的钢琴,你永远不明白你的拥有,而这正是我的梦。”“你看来是不是快乐,但你却无忧无虑,自由飘逸,这正是我的梦。”
  别墅内外两个女孩,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造成了她们不同的憧憬与梦想,也造成了她们不同的烦恼与忧愁。贫富对比下心灵的色彩如此迥异在这几段对话中描写得淋漓尽致。
  “静静,去吃饭了。”母亲推开门叫道。我放下手中的小说。问了一个很早就想问的问题:“妈妈,你爱我爸吗?”母亲听了愣住了,只说了句:“傻丫头,小说看多了吧,还不快去吃饭。”在我不依不饶地追问下,母亲只答了一句:“像荣莉一样。”然后就走了。对于母亲模棱两可的答案我有些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这是广东深圳松岗中学熊静同学《我的父亲和母亲》中开头的一段,“像茉莉一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设一悬念,待后文解开——父母那种像茉莉一样散发淡淡香味的平凡的爱情。这样的对话描写吸引读者,感动读者。
  人物的语言描写不能为写话而写话。最终目的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不仅要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还要注意特定的情境和人物间的关系,它是由“事”而生的,只有在具体事件中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语言特点。人物之间的交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些都受时间、场合、人的心境、情绪的影响,因此,弄清时间、地点、条件和矛盾冲突,使人物的语言符合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性格特征,并和具体的环境格调协调起来,然后行文,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内涵。
  有话好好说。使我们的作文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