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琥珀中的人

作者:张悦然




  今年,日子到了年末似乎又慢了下来。好像用到末了的牙膏管,每挤一下都变得艰难。在这样的时候,我读到的书,偏又是压抑窒闷的。
  在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时间的孩子》中,我更是感到时间停滞了。麦克尤恩的小说,译作中文的并不算多,我买到的也只有这一本,除此之外的就只是在《世界文学》上看到的中篇连载,想来,可算是个遗憾。麦克尤恩的小说中,总是有一种低沉压抑的冷感,读来就像是一场粘粘凉凉的雨裹在身上。麦克尤恩的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悬念,人物也只有那么几个。《时间的孩子》尤其典型,整本书不过记录了一个女儿走失的儿童作家一段低迷孤独的日子。主人公斯蒂芬的女儿凯特在三岁时意外走失,从此音信杳无。此后的两年里,斯蒂芬与妻子朱莉越来越疏远,也失去了创作的乐趣,他感到日子仿佛停住了。直至小说结尾,朱莉再次怀孕,她独自经过了一场心理斗争,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她打电话给斯蒂芬,斯蒂芬风尘仆仆赶来,他们百感交集地共同迎接孩子的到来。小说中围绕着斯蒂芬,设计了很多小细节。比如在凯特该过五岁生日的那天,斯蒂芬一个人走去玩具店挑选玩具给凯特,他非常自信,他知道凯特喜欢什么。又有一次,他误人一间学校,看到一个女童,认定那就是他走失的女儿。他坚持让校长核实女孩的身份,迟迟不肯离开。
  我记得读过一篇中国作家写的有关孩子走失的小说。在那篇小说里,女主人公在孩子走失之后,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寻觅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人公受尽凌辱,甚至自己被拐买,后又做了妓女,但是自始至终不肯放弃。那篇小说写得跌宕起伏,感人肺腑,应该说,很符合中国人的阅读趣味。但是这里面没有任何时间快慢的差异,或者说,跟着女主人公一路走来,并没有经历苦难之后的度日如年的感觉。事情一波又一波,像是历险一般的,却淡化了孩子走失本身对女主人公的打击。虽然人人经历不同,但我相信,更多的现实人生是像斯蒂芬那样,在灾难发生之后,会有一段十分平淡的疗伤时期。这段日子会感觉过得特别慢,慢得几乎停滞住了。并且会十分孤独,不管有没有人安慰,都像是完全被隔绝的,心中像是有个多少热量都无法融化的冰块。单是说《时间的孩子》让人能够深切入微地体味到了时间的快慢分别,就已经弥足可贵。
  《时间的孩子》里充满寻常人生活中的微小细节,内心的任何小角度变化。我总是相信,这些细节才是最能打动现今冷漠的都市人群的。近日在黄碧云的新书《沉默。暗哑。微小。》中,也发现了她趋于平和细致的风格变化。黄碧云的小说素来用平淡的口吻,讲述残酷至极的故事。血腥,杀戮,乱世抑或古代中绝望的小儿女。但在这本由三个中篇组成的新书中,小说内容十分简单,没有了古典情结,没有了飘忽不定的神秘感,相反的,黄碧云立足于现代香港人的生活,开始关注茫然空心的高级白领,关注贫穷的下层市民,关注靠打麻将度日的老妪……仍旧有深刻的残忍在,但是却放在非常细微的情节里,像是一种渗透,让人无法抵御,拒绝。
  黄碧云等港台女作家,都被人认为多少受到张爱玲的影响,朱天文也是其中一个,最近读到了她的《巫言》。《巫言》是她尚来完成的长篇中的第一部分,看得出她字斟词酌,这部作品耗时漫长,而朱天文始终和作品保持相等距离,十分冷静。我看过的一个最近的有关朱天文的访谈,她已经沉寂很久,没有了少年时“我写故我在”的好胜和自信,渐渐习惯并且喜欢这样沉静的生活。可以说,《巫言》中充满作者的隐语,当真具有一种隐士和智者的气韵,从这一点上说,的确与写《悲情城市》和《荒人手记》的朱天文有些不同了。然而小说还未写完,也许现在评价还太早,但我总是觉得,有时候太用力地去写,每一落笔都经过思虑,也许会缺乏行文的快意顺畅。我一直很羡慕朱天文和侯孝贤这么多年默契的合作,得到如此知己应是一生的幸事。而朱天文和朱天心姐妹一个温婉,一个灵动,又都出自书香门第,读书写字,相伴成长,这又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书刊上看到朱天文的近照,她一袭黑衣,盘着发髻,表情甚为恬淡,但自少女时就有的几分忧郁,却仍旧在那里,没有变。朱天文一直与她乖戾的黑猫独居,所需的生活空间似乎越来越小。我不知道是不是时间在她的面前电停下来了呢。我看到很多的人,被粘稠的往事裹住,手脚渐渐不能动弹,却也不想再挣扎,只是甘于如此的平缓安和。
  总有这样一些人罢,在趋于缓滞的过程中,变成一枚外表流光溢彩的琥珀。
  
  ——选自《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