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三点导读

作者:何建中




  美点赏析
  
  狄金森总是擅长于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最深刻的人生体悟。《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便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短短四句,便将她一生的痛苦体验表现得淋漓而苍凉。
  在诗人的体验中,痛苦有两个层级:一是可以忍受的痛苦,那是从未经历幸福的痛苦,就像从未见过阳光的黑暗,因为没有被光明照耀的明亮感受,再长的黑暗也不觉得黑暗。当这从未经历幸福的痛苦渐渐变成一种稳定的常态时,痛苦之心也渐渐在习惯的平和中安静下来,渐渐把这种没有幸福的痛苦认可为一种幸福。没有见过阳光的人,有谁能看出笼罩在身边的黑暗呢?二是不能忍受的痛苦,那是经历过幸福又失去幸福而又重归痛苦的痛苦。这就好比你刚从黑暗中走出,一抹阳光让你体验到她的明丽与温暖,而就在你庆幸走出黑暗,在阳光中沉醉时,阴霾重新挡住了阳光,生活之手再次将你推入黑暗之中。这时,那曾经拥有的关于阳光明丽与温暖的片刻体验不但没给你一点光明的抚慰,反而让你在对比中感到黑暗的漫长。那种对明丽与温暖的回忆,让谁也无法忍受黑暗的笼罩而放弃对光明的追求。一个曾经痛苦而又有了幸福体验的人,一旦失去了幸福,她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失去幸福的痛苦的。于是摆脱痛苦,追求幸福的矛盾便以一个无法静止的行为维系着它的平衡:那就是挣扎,挣扎,不停地挣扎。而狄金森一生进行的正是这种没有尽头的挣扎。青少年时代,她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尚算平静:没有幸福,也没有太深的痛苦。她一生的不幸便是开始于1856年那段短暂而又强烈的幸福爱情。那时的她是如此看重这份爱的:“我知道她/从人口众多的整一个民族/选中了一个——/从此封闭关心的阀门——/像一块石头”(《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那时她是这样陶醉于爱情的欢乐的:“暴风雨夜,暴风雨夜!/我想和你同在一起/暴风雨夜就是/豪奢的喜悦!/暴风,无能为力——/心不在港内——/罗盘,不必,/海图,不必/泛舟在伊甸园——啊,海!/“但愿我能,今夜/泊在你的水域/”。
  但这缕爱的阳光没有在狄金森的生活里驻留太久,命运的残酷把这位通体闪耀着幸福光芒的女孩重新推入黑暗之中。1858年后,失去爱人的她女尼似的闭门不出,在漫长的孤独与痛苦中,以诗的方式进行着长达28年的挣扎,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有了这样深刻的人生体验,她才能写出“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我也许会忍受黑暗;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这样深刻悲怆而又天才的诗篇——不是诗如其人,而是人如其诗。有谁象狄金森那样以一生的孤独表达她对短暂爱情的漫长怀念,以一世的痛苦映照那片刻的欢乐呢!
  
  难点指津
  
  要领悟这首诗深刻的情感体验,就必须掌握该诗创作中两个思维逆转点:第一是为何见过太阳之后反而无法忍受黑暗;第二,为什么经历太阳的照耀之后,寂寞反而更加荒凉。诗人以未见过光明的黑暗之可以忍受与见过光明而又重归黑暗的无法忍受构成第一层级对比,以没有见过太阳不知道寂寞是什么的平和与见过太阳体验过幸福而不能再忍受寂寞的强烈内心冲突构成第二层级对比,从而以两个层段对比的相互映照,完成内心痛苦的深沉表达。
  
  考点训练
  
  1、你是如何感悟这首诗的,请写一首300字左右的短文,鉴赏该诗你感受最深的美点。
  2、你有狄金森类似的情感体验吗?请模仿该诗的构思方法写一篇四行诗。
  
  附:参考答案
  1、略
  2、仿写示例:如果我没有经历过春天我也会去忍受寒冷可现在,春天把我的孤独铺展得更加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