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三点导读

作者:张晓亮




  美点赏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现代文明”的社会:满目是耸立的高楼、琳琅的商品,满耳是哼哼唧唧的音乐无病呻吟,无人再会为蓝天鸟鸣停下匆忙的脚步,浮躁的气息挥之不去。那些持久的友谊、爱情、生活和信仰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得,远不及传统社会所呈现出的生生不息。王安忆正是关注到这种人性归宿感的缺失,不断思索现代人生存方式和生活心态的问题,《过去的生活》便代表了这种深刻的思索。
  文章鲜明的对比促人反思。篇首开门见山,提出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在于细致与粗糙之别。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慨在一幅生活画面中展开,以开发区林立的高楼为背景的是“现代戏剧”,以两个老太为主人公的是“过去的生活”。在“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间,现代人总是奔波忙碌,迷失自我;在“具体而仔细”的精打细算中,过去的生活却总是生动而不乏闲适的快乐:这便是粗糙与细致的区别。过去的东西制造得精细,使用得也仔细,一切从长计议,质量为先。线可以反复用,伞可以反复补,食物虽少却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现在的东西则是在匆忙中被生产和被消耗,质量差了可以用花样翻新来掩饰,数量少了可以用催生素助长来弥补,“稀释”的过程也就是贪多求快而粗制滥造的过程。过去的心灵珍惜拥有,享受着生活,培植着希望,今年、明年、后年……在细嚼慢咽中细品生活的滋味。现在的人则是在得过且过的心态中求生存,先获取眼前的利益,不管将来的问题。掩卷不禁深思:所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真正意味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呢?我们究竟是否拥有健康的生存方式和积极的生活心态呢?当我们逐渐被令人眼花缭乱的奢侈品遮蔽了双眼的时候,也许早以丢失了属于生活本真的从容与快乐。
  文章平实的语言让人回味。一切的修饰都除去了,正如“过去的生活”,淡如水却淳朴真实,近乎于平铺直叙的字里行间本身就洋溢着一种生活的真挚和朴实。没有华辞丽藻,也没有匠心独运,一篇文章再现两种真实的生活缩影,朴素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堆砌”了一些生活的现象,如话家常,却“堆”出了一个观望上的惊叹效果,所以绝不同于街谈巷议。材料虽散,却如用细针密线缝过,不见针脚而觉自然流畅。于平实处显生动,于无意中见细致,其风格恰与文章所探讨的“过去的生活”的特点完美契合,让人可以轻松而从容地读完。却不可在回忆中轻易地释然。
  
  难点指津
  
  文章以“过去的生活”为题,又以记忆中过去生活的个个小片断连缀成篇,似乎怀旧的情绪很浓厚,但文章真正的意义其实不在怀念过去的生活,而在反思与探讨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心态。现在的雨伞漂亮但不耐用,鱼、肉常见但不鲜美……一次性用具泛滥,废品堆积如山,是因为物质上的丰足是以牺牲质量为前提的。甚至假可以乱真,次可以充好。不知该为这些所谓“物阜民丰”的进步高兴还是悲哀!精致的生活不仅是物质,更是心灵。小到一根线,平常到一把伞,过去的人都是以节约为先,能循环使用的决不浪费,然而现代人是不会给予资源以特别珍爱的,“东西不当是东西”,甚至生命也不当是生命,时间可以挥霍,人生的希望也可以虚掷,总之,心灵的追求在退化,一切得过且过。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作者怀想过去“今年过了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也无可厚非,如果将它理解为一种复古式的怀旧,实在是消解了文章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对未来的期待才更能承载我们对生活的思索。作者希望生活应该是“细致”的,能“从长计议,细嚼慢咽”,能“具体而仔细”,能珍惜拥有,充满希望。这种追求,自当让高呼“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汗颜。何谓生生不息?一切急功近利都远没有细水长流更能给人宁静从容,让人期待不倦。所以,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去解读《过去的生活》,它实在是我们现代人反思现代生活的一面明镜,以之为鉴,我们当发现自己的心灵应更多地去品味生活,而不是蹉跎岁月。
  
  考点训练
  
  1、“现在的生活要粗糙得多”表现在哪里?
  2、第二段写到“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有何作用?
  
  附:参考答案
  1、物品食品质量下降;不懂珍惜;人生缺少希望,生活得过且过。
  2、作为现代戏剧的天幕,和具体而仔细的过去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