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考场作文与课文素材

作者:何 郁




  经常有考生埋怨,写作文时没什么东西可写,殊不知,在所学的课文里,就有非常丰富的作文素材,只是我们可能有些熟视无睹罢了。许多考生正是充分利用课文里的素材,挖掘这些素材所蕴藏的意义,写出了一篇篇精妙绝伦的好作文。我们看一个片段:
  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叹息不再。然而,时间只侵蚀了一个人的物质存在,却无法风化那煌煌诗句中的记忆,谁能忘记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谁又能忘记那个闷热的雨夜,矮小的地牢中挥笔走龙蛇的高大身躯?“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他正是借天地正气哺育自己,“睨柱吞嬴,回懿走旗”,用一颗丹心书写青史。翻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每一个人都会从记忆深处被这个踏过七百六十年的生命所震撼。时间或许会淡褪了文字,磨损了书卷,却无法抹去那一片回忆。
  翻开《史记》,看秦王一统天下,项王乌江自刎,廉颇负荆请罪,屈子怀石投江……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从眼前浮现,那些故事也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时间只能销毁一本又一本《史记》的版本,却永远风化不了那宏伟的气魄,机敏的谈吐,磊落的人格。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这本书能传之后世,绽放其应有的光辉。而今,他的梦想已然实现。时间风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记忆,却让一位史官的不朽愈发凸现。
  这是2007年山东考生写的一篇题为《贝壳·划痕·记忆》的优秀作文片断。它告诉我们,时间在流逝,物质存在也会改变,但中国历史文化中那些鲜活的生命,那些隽永的面孔,那些耐人寻味的精神和情感,却永远不会被记忆风化(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材料我们很熟悉,因为它来源于我们的高中课文——文天祥《过零丁洋》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这就是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文素材的一个具体表现。
  的确,课文中的许多材料都很经典,他们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下,正日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而这些材料又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最容易把握,我们理应用好它,挖掘它蕴藏的意义。
  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素材意义,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准确理解课文中材料的意蕴,不可勉强用之,不能曲解其意,不能断章取义。总之一句话,要用得准确、自然和贴切。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鸿门宴》,就可以挖掘出很多意义。从项羽的角度,我们可以写这样一些作文:人心向背,意味着失败;分裂的危害;祸起萧墙;优柔寡断难以成大事;当断不断,必有后患;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感情亲疏与认知;项羽是一面好镜子等。从刘邦的角度,我们还可以写这样一些作文:上下一心,其金可断;团结就是胜利;知人善任;善识人,还要会用人;成大事,可以不拘小节;抓住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权变和屈伸;忍和不忍等。从关注全篇的角度,我们还可以写这样一些作文:高祖可佩,项王可亲;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转折,其实在转折之前就已经开始;傻诚和手腕;一场宴会;两个转折等。这些意义都可以从课文中自自然然挖掘出来,且十分贴切自然。可是我们从高考作文阅卷中得知,有些考生不管写的是什么话题的作文,动辄就屈原、司马迁、苏轼,或是言必称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样做就十分勉强了,这就是生拉硬拽,这就是“贴标签”,这样做,不光是写不出好作文,而且还会使人生厌。
  第二,利用和挖掘课文中的材料意义,要注意讲究一点方法。可以全篇用之,或改写原来的材料,挖掘出旧材料蕴藏的新的意义;或利用原来材料的框架,取其形式,为我所用。我们来看个例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相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锻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升。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意高。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这是2002年全国卷江苏一位考生为“心灵的选择”写的一篇优秀作文,这里录用的是全文。有的老师称这篇文章为“旷世奇文”,的确,这是一篇很特殊的文章。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在仿写上。文章不过是利用了《孔雀东南飞》的框架,用仿写的形式,写出了一个时代青年支援西部建设的故事。文章语言朴素生动,多口语,生活气息浓厚,很有时代特点。最大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作者巧妙地借用了《孔雀东南飞》的形式外壳,装进了自己的新的内容,所谓“旧瓶装新酒”是也。这是对课文材料的一种巧妙运用。
  其实对课文材料的开掘,最多的还是用其部分,或片段,或意蕴,或片言只语,或专题推出,像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就是。
  满分作文例说:
  鼠辈致人类的一封信
  江西考生
  ●得分要领
  △新颖的选材 △巧妙的构思 △俏皮而幽默的语言 △诗意中包含深情
  尊敬的人类朋友们:
  你们好!
  日前,我们鼠国“国庆杯”征文比赛第二阶段比赛已落下帷幕,从数以万计的稿件中,我们遴选出四篇入围作品,成功晋级最后的顶级决赛,以下请允许我逐一介绍这四篇作品(附评选组成员的推荐词):
  (一)
  鼠家愁
  诗/鼠中幽才
  久闻洞庭水,终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鹰蛇相与逐,生计日渐愁。
  鼠窜无处去,抱头涕泗流。
  推荐词:鼠中幽才以他一贯的悲天悯鼠的情怀,将我们带进昔日的痛苦与悲怆之中。当年抱头鼠窜日,今日主宰乾坤时。居安思危,鼠国全体成员共勉!
  (二)
  鼠家乐
  诗/鼠中鬼才
  东南西北饮食城,
  鹰肉蛇胆日日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洞庭千里无敌人。
   推荐词:到底还是鼠中鬼才角度独特眼光犀利,廖廖数语点出问题的根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年之前的王摩诘怎么也想不到,“故人”“敌人”一字之别,竟被鬼才化用得如此神妙。煮酒嘱客狂欢吧,长此以往,谁能与我鼠辈为敌。鼠国全体民众,我们也举起酒,痛饮一番吧!
  (三)
  独白
  诗/鼠中怪客
  虽然我是一只鼠
  我照样用我嘶哑的喉咙高歌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曾经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湖水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
  和我们期盼的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
  ——即使我死了
  也要把皮毛躯体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凶光
  因为我对这土地觊觎得深沉
   推荐词:艾青笔下的鸟儿,对土地的爱,太深沉太深沉。谁又能说我们鼠辈在土地上的繁衍生息不是另一种爱呢?只是,我们爱得更为张狂,更具侵略性。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四)
  鼠家狂
  歌/鼠中狂生
  来吧倒转地球来吧倒转地球
  送走担忧今天解放只想要自由
  天生我嚣张别要叫我忧
  假使要宣泄赠你死气喉
  挥挥两手好好吼几口
  有亿万战友在我们四周
  一起狂欢个足够
  遍寻开心的时候
  不需要思前想后只要开心就足够
  千万同伴聚集放眼四周无敌手
  来吧倒转地球全部划策出谋
  送走担忧要暴涨信心鼠国才永久
  来吧倒转地球来吧引爆这地球
  放开双手今天我是世界的主轴
  今天解放只想要
  今天解放只想要
  今天解放只想要自由
   推荐词:只看歌词,未听曲子,也能感觉到鼓点阵阵催鼠奋进。这首歌词可以作为鼠国国歌,让我们随着激越的节奏,向前走,向前走。
  ●深度点评
  这是2008年江西卷的一篇满分作文,是一篇奇文。奇就奇在构思巧妙、选材新颖。作者以一个老鼠的口吻,从“愁”“乐”“怪”“狂”四个角度讲述了老鼠的生存状况,指出现在老鼠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其核心实质是对环境保护的批评和审察。更让拍案称奇的是,作者十分贴切地化用了两首唐诗、一首新诗和一首歌词,借四首诗词含蓄地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忧虑和牵挂,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内涵。两首唐诗和新诗都来自课本,是作者对教材的延伸化用,赋予了这些诗词新时代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