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三点导读

作者:舒 芳




  美点赏析
  
  阅读诗歌文本,最重要的方法是玩味意象——抓意象、析意象、品意象。意象中几乎包含着诗歌文本的全部秘密,因为意象是诗歌生命体的细胞。解读《白鸟之死》理所当然还是重在抓其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从而洞察其感情的秘密。
  首先一个美点是:诗人为什么说“‘白鸟’之死”,而不是说“‘黑鸟’之死”呢?这一问题涉及到一个意象所发射出来的文化辉光,文化象征意义的范畴。黑色属于极色,“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庄严与悲哀,能给人肃穆、庄重、神秘、恐怖、死亡、悲伤、耻辱等感觉,此外,黑色还表示奸恶、阴谋等含义。如“黑爪牙,黑心,黑名单”等。从黑暗还可以引申出“不光彩,不合法,欺骗”等贬义。而“黑鸟”则有凶险、邪恶、不吉等丰富内涵,例如贾谊的《鹏鸟赋》。显然,“黑色”意象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与这个文本的意旨“爱情”不相契合。“白鸟”则是作者认为合适的载体,因为这个意象盛载着纯洁、坚贞、高尚等等的文化语义。
  第二个美点是,作者为什么是说白“鸟”,而不是说白“鹿”、白“豹”、白“狗”……?这仍得从这些意象身上隐藏的象征语义和其本身的质感等等入手去品味。“鸟”在文化系统中给人的是轻盈、向上、自由飞翔、思念的象征含义,例如,海燕,象征着战斗精神。鹰(鹰击长空),搏击长空志向高远的象征。鸿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也象征着高远的志向。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思念的象征。凤凰是追求完美的象征。鲲鹏则是远大理想的象征。“飞鸟一族”带给人们精神的是振奋,是远方的信息,异乡的传说。“白鸟”这一意象自然更契合爱情主题。而相反“白狗”等根本无法与爱情主题形成呼应。“白豹”呢,且不说这一意象的想象性,单是其质感、力量而言就不适合文本的女性作者身份。“鹿回头”的民间传说已经把“鹿”的爱情含义(海誓山盟、情定终生)用尽,要想挖掘新意很难,所以“白鹿”弃而不用。
  
  难点指津
  
  那么,《白鸟之死》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爱情观呢?
  首先来看看,“白鸟”与“射手”之间反应了什么样的关系?古往今来,“鸟”与“射手”从来就是一种猎物与猎人的关系。用这种猎物与猎人的关系隐喻爱情中的什么关系呢?在全诗中,追求爱情成了捕获猎物,并且是从猎物捕获猎人的角度——说得通俗点就是猎物甘愿成为猎人的猎物。世上人人反对自己成为别人的猎物,而诗人却甘愿作心爱之人的猎物。这就是爱情的逻辑——如果爱情有逻辑的话——爱,牺牲,奉献。这种爱情可以以牺牲自己的自由与生命为代价,这样的爱情美艳悲情却惊心动魄,感人肺腑。
  
  考点训练
  
  1、诗人为什么不说“黑”鸟之死或者是白“狗”之死?
  2、“羽箭”用了什么典故?
  3、请将本诗与舒婷《致橡树》作比较阅读。
  
  附:参考答案
  1、参见“美点赏析”。
  2、指古希腊爱神丘比特“爱神之箭”。 丘比特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相传他有头非常美丽的金发,雪白娇嫩的脸蛋,还有一对可以自由自在飞翔的翅膀,丘比特和他母亲爱神一起主管神、人的爱情和婚姻。他有一张金弓、一枝金箭和一枝铅箭,被他的金箭射中,便会产生爱情,即使是冤家也会成佳偶,而且爱情一定甜蜜、快乐;相反,被他的铅箭射中,便会拒绝爱情,就是佳偶也会变成冤家,恋爱变成痛苦,妒恨掺杂而来。
  3、可从意象选择的异同、爱情观的异同出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