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作文中的虚构与虚假

作者:独眼龙




  鲁迅先生在谈及阿Q的形象塑造时,自称“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说到合成,同学们或许会想,是不是意味着文学创作就可以随意嫁接与虚构?独眼龙我以为,嫁接与虚构都是文学创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有度,一旦失度就不是虚构而是虚假了。
  一般来说,小说创作允许虚构,容许荒诞,但也必须遵循“生活的真实”的原则。而纪实作品不同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如果让人一眼就看出其中有虚假成份,那么作文就算彻底失败。为了说明这一点,请同学们首先看看浙江东阳吴宁一中王佳珉同学的习作《心的律动》中的一段文字。
  每看一本书,几乎都有在写2008年奥运的。书香与奥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走着走着,看见一位老公公坐在椅子上,手拿着报纸,乐呵呵地笑着。是奥运在感染着他!“奥运是什么东西?”转头一看,一位可爱幼稚的小妹妹正瞪大着眼睛看着妈妈。妈妈解释道:“是会让全国人民的心随之律动的东西,”妈妈又笑开了,“你又大字不识几个,还是让我念给你听吧!”
  就作者的行文来看,本文应该属于纪实一类,但其中的场景描写已经超出了文学虚构的范畴,显得做作,因而无法取信于人。作者在文中说“是奥运在感染着他”,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因而受到感染?由这段文字,我想到了杨朔,他的散文曾被称为“杨朔模式”,影响了一代人的创作,可如今还有谁称道?在中学读书时,我曾写了一篇农村人有病不就医而烧香拜佛的作文,结果被语文老师狠批了一通,说是如果在高考作文时这样写,那就干脆不要参加高考。在平时,他总是要我们写光明事物,甚至要求我们对阴暗面视而不见。试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接受这种教育,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
  出去玩没有什么好的去处,于是小山坡便成了我们唯一的也是永远的目的地。玩耍的花样也不多,不是捉迷藏,就是打仗。捉迷藏,我还可以参加,打仗我就没有资格了。我是女生,舅舅他们坚决不让我参战,说从来就没有见过女生打仗的。如果我硬要参加的话,他们也只会给我一个卫生员的职位。但常常没有伤员,我其实就是一个闲人罢了。每当舅舅他们在草坪上激烈地战斗时,我就会显得十分无聊,只好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水潭旁的草坪上,看看蓝天白云,唱唱不成曲调的儿歌,任微风吹乱我漆黑的长发,吹乱我幼稚而天真的思绪。
  这是湖北秭归郭家坝中学熊楚林同学的习作《外婆家的小山坡》中的一段,作者写童年琐事,语言平实无奇,但显得真实自然,能把读者带入“我”童年的游戏之中,与“我”一起欢笑一起忧。比较这两段文字,我们有理由这样说:只有真实的表达才能感染人。
  其实不仅纪实类作品要求真实,就是允许虚构,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抒情性文章也拒绝虚假,而以真实为灵魂。请同学们看看下边的一段文字。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决定了飞翔,就不再收回翅膀。披着微寒的露珠,迈开了旅程的第一步。一路上,棘丛高耸,泥塘低洼,咬着牙,用荆棘刺破的脚底,穿泥水浸透的衣裤,曲曲折折,磕磕绊绊,跌跌撞撞,忐忐忑忑。就算所有的记忆已消失,手脚已残疾,去远方的信念依然从细小的毛细血管中流入,穿过骨髓,走过脉络,滑过肌理,直击心脏。——选自浙江新昌中学潘心怡的习作《远方》
  显而易见,作者是在极力追求一种诗意的表达,文辞不可谓不美,但满纸豪言怎么也无法让人感觉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也就拨动不了读者的心弦,引不起读者情感的共鸣。综观近年中高考作文,不少考生不惜以牺牲父母亲人为代价,以求达到煸情而得高分的目的,丝毫不顾及道德人伦,这样的作品我们读来感觉又是如何?据历年参加中高考阅卷的老师透露,遇上这类作文,不论文章有多么感人,一般来说都不归入一类卷。1998年的高考作文“我选择了坚韧”,当时曾出现很多考生写父母因为高考送考而出车祸死亡。2005年广东高考再次出现这种现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阅卷老师看到写父母的多了就不免有怀疑,再后来看到写已故同窗好友的,写老师为了救学生而献身的越来越多,就感觉那完全是胡编乱造了。象这种因虚构而虚假的作文,怎么能得高分呢?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近时网上大炒特炒的周正龙虎照事件,想到那些以人头担保虎照真伪的人们,想到北大教授关于深圳房价的赌局,有意无意中,有多少人实际上是在欺骗天下人啊。也许是深感我们生活中的虚伪太多,所以我向来主张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要为了显示自己有多么高尚而写大话,套话,假话,那样的结果不仅会害了我们中华散文几千年的传承,更会害了我们的社会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