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三点导读

作者:张厚琴




  美点赏析
  
  生活中,一片落叶是多么微不足道,可是文中的落叶却美得玲珑剔透;生活中,一位拾叶者是如此平凡寻常,可是文中的拾叶者似乎又成了一位洞察世事却不为之所羁的智者。黛玉葬花,留给读者的满是伤感无奈和惆怅,抹去落红的凄凉,再来聆听拾叶者的感言,李国文的落叶却让人油然而生如沐春风、乐舒腰肢的闲适自在和从容淡定之感!
  银杏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观其树身,觉得它是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刚正不阿的伟丈夫;察其树叶,却别是一番风味,叶形别致,轻盈优雅,又觉它是一位细腻温婉的柔女子。蓄白杨树的伟岸和垂杨柳的婀娜,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于一体的似乎只有银杏,所以,只有银杏美得特别,美到极致!这也是拾叶者所拾的特别之落叶!既是落叶,那么就会令人想到“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天,这个季节会让人有无限感伤,可是阅读本文,却让人有一种“我言秋日胜春朝”昂扬乐观之气,因为作者不仅写了银杏叶的漂亮的外观和细腻的质感,还写了它在秋天的艳丽色彩,把北京秋天的风景装点得分外美丽。作者只字未提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却将落叶别出心裁地夹进书里,居然让叶浸染了书香,增添了斯文,难道落叶也像人一样,有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风尚?此时的落叶应该不单单是一片微末的树叶,它已然成为历史的见证,因为书中的一片片落叶能够勾起你一段段或幸福或忧伤的过往。岁月流淌,世事沧桑,但叶只是静静地躺在书中嗅着书香,它悠然于自己的世界,这又让俗世纷争的人多了些许自知之明,或许能够稍稍远离庸碌的烦恼。
  叶的来去让拾叶者感悟到在时序轮回中,起点终点也许无法辨认,但是落叶记载了自己的经历过往,无论幸福安康还是辛酸感伤,每片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真所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片树叶都是一个独特的自己,这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不也是一样吗?至此,读者不觉顿悟,也许自己缺富贵、少权位,有许多无法实现的梦想,可是世界上还能找到另一个自己吗?肯定不能!读者也就多了些自信,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不少趣味来,这样就能活得更自在、更从容、更睿智!明白了社会是由像银杏树干那样的伟人和更多像银杏树叶那样的平凡的人组成的!所以读者也就能更坦然的理解、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
  拾叶者感言无一不在昭示人们:平凡的人生依旧精彩!无论成败、无论悲喜,只要活过,就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珍惜树叶,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难点指津
  
  阅读本文要能由树叶想到人生,要活出真我,乐于做真实自信的自己,甘于普通和平凡,在纷扰俗世中多一份从容淡定,用有限(每一个独特的自我)去充实、装点无限的世界!
  另外,本文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含丰富,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考点训练
  
  1、银杏树和它的叶片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给作者怎样的启示?
  2、文章既写了北京香山的银杏,又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还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有关文意,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就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选取一种进行简要分析。
  (2)作者从“拾叶”中都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分条回答。
  
  附:参考答案
  1、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使作者想到,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
  2、不重复。三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北京香山的银杏重在写叶的色彩,银杏叶的绿、黄和香山红叶的红相得益彰,令风景更别致;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干,突出其庄严高洁伟大;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悠闲自在平凡。
  3、(1)运用了象征(比喻)手法,比如用银杏树干象征伟岸的人,用银杏树叶象征寻常的人,既贴切又形象。(或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用香山红叶和银杏的黄叶,相互衬托,形象地说明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世界才美,风景才好。或运用了对比手法,比如将“别人”与“我”到香山不同目的加以对比,用以突出作者“拾叶”的特有情趣。)
  (2)a、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远离许多烦恼,也就有尊严相伴;b、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对未来充满自信;c、人的生命是极有限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但应该珍惜和谨记自己经历,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一定轰轰烈烈,活着就有价值和意义,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