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2008年阅读模拟题(八)

作者:胡德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南阳烙画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它巧妙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南阳烙画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既继承了中国画,又发展了中国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目前,它以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代楚墓中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为最早。随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逐渐地发展、成熟。从人物画发展到风景画、花鸟画、鞍马画等,而每种体裁的绘画都各有其自身的演变、发展过程和特点。烙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传承基本上是通过烙画师傅口授的方式传给徒弟,是一种家族作坊式的艺术,所以关于烙画艺术的起源、体裁、风格传承变化特点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从当代烙画艺术的体裁风格特点上看,可以说它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烙画艺术,它都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美”是从绘画层面来说的。当代的烙画作品,不乏含有强烈感受美的艺术作品,只是烙画作品大部分不留艺术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竹报平安》等;一些作品是临摹品或者根据文学故事创作的,如《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山河万里图》等。烙画的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名字通俗易懂。所有从事绘画的人都要对美的规律进行研究学习,对表达美的技巧进行严格持续的训练。烙画艺人赵星三原本就擅长绘画,而他收的四个徒弟也都能写会画,并且各有专攻。所以,烙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从施艺的工具、材料看,烙画艺术是中国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墨、宣纸或丝绢,以及国画颜料。国画家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笔蘸墨在宣纸或丝绢上勾、划、点、染、皴、擦等用笔,同时控制墨的浓淡、轻重、缓急的变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烙画的工具、材料则是烙笔(或铁扦、火笔)、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有的还用到国画颜料。烙画艺术家也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温技巧,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而成。将二者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烙画用烙笔替换了中国画的毛笔,将施艺的材料由宣纸、丝绢扩大到竹、木、葫芦、贝壳等材质上。因为有烙笔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
  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金陵十二钗》是南阳烙画的经典之作,反映的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尽管人物相同,但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却有不同的韵味,竹木上烙制的“十二钗”少了一些妩媚,多了几分豪爽;丝绢上的“十二钗”,减少了豪气,却增添了许多贵族风韵;宣纸上烙制难度最大,其艺术效果却能兼具前二者。所以,烙画艺术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画。
  其次,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烙画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的烙绘者是能书会画有知识的农民,所以烙画本身既受到农民的喜爱,又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的,筷子是东方人吃饭必备的工具。木烙花筷子选用冬青药木,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性寒凉、色洁白,用香油浸泡后,呈象牙黄色、气味清香,有助于养生。在方头筷面上,工匠们用手工烙绘出的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所以又成为收藏者的所爱。当代烙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因为火笔这一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从烙画起源的传说得知,它曾是宫廷的御用品。时至今日,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文史知识》2008年第5期)
  1、下列对“烙画”概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烙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传承基本上是通过烙画师傅口授的方式传给徒弟,是一种家族作坊式的艺术。
  B、烙画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的烙绘者是能书会画有知识的农民,所以烙画既受到农民的喜爱,又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
  C、烙画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
  D、烙画的工具、材料是烙笔(或铁扦、火笔)、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施艺的材料由宣纸、丝绢扩大到竹、木、葫芦、贝壳等材质上。
  2、下列对烙画“既继承了中国画,又发展了中国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当代烙画艺术的体裁风格特点上看,它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B、中国画和烙画,都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
  C、烙画艺人赵星三原本就擅长绘画,他收的四个徒弟也都能写会画,可见,烙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D、烙画因为有烙笔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南阳烙画能巧妙地把中国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
  B、中国画每种体裁都各有其自身的演变、发展过程和特点,而烙画没有这些。
  C、烙画的工具、材料是烙笔(或铁扦、火笔)、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有的还用到国画颜料,所以它的艺术效果比国画更好。
  D、烙画在宣纸上烙制难度最大,一旦烙制完成,就同时具有妩媚和豪气的艺术效果。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竹报平安》等烙画作品,大部分不知道作者的姓名。
  B、烙画比中国画用材更广泛,因此其作品在民间流传也就更加广泛。
  C、选用冬青药木制成的烙花筷子,既有助于养生,又可供欣赏,已成为收藏和馈赠的佳品。
  D、烙画艺术的起源、体裁、风格传承变化特点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所以它就很容易失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初,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累表言仇士良罪恶,士良亦言从谏窥伺朝廷。及上即位,从谏有马高九尺,献之,上不受。从谏以为士良所为,怒杀其马,由是与朝廷相猜恨。遂招纳亡命,缮完兵械。邻境皆潜为之备。从谏榷马牧及商旅,岁入钱五万缗,又卖铁、煮盐亦数万缗。大商皆假以牙职,使通好诸道,因为贩易。商人倚从谏势,所至多陵轹将吏,诸道皆恶之。
  从谏疾病,谓妻裴氏曰:“吾以忠直事朝廷,而朝廷不明我志,诸道皆不我与。我死,它人主此军,则吾家无炊火矣!”乃与幕客张谷、陈扬庭谋效河北诸镇,以弟右骁卫将军从素之子(刘)稹为牙内都知兵马使,从子匡周为中军兵马使,孔目官王协为押牙亲事兵马使,以奴李士贵为使宅十将兵马使,刘守义、刘守忠、董可武、崔玄度分将牙兵。从谏寻薨,稹秘不发丧。王协为稹谋曰:“正当如宝历年样①为之,不出百日,旌节自至。但严奉监军,厚遗敕使,四境勿出兵,城中暗为备而已。”使押牙姜崟(yín)奏求国医,上遣中使解朝政以医往问疾。稹又逼监军崔士康奏称从谏疾病,请命其子稹为留后②。上遣供奉官薛士幹往谕指云:“恐从谏疾未平,宜且就东都疗之;俟稍瘳,别有任使。仍遣稹入朝,必厚加官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