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醉鬼如厕

作者:陈春贵




  1、头动不已
  有问童生之父曰:“令郎就县试毕,能赴府试否?”对曰:“县尊(邑令,尊称)见犬子卷,啧啧而叹,头动不已。”其人曰:“可喜!可贺!”对曰:“不敢,县尊之头横向动也!”
  上下点头则是,左右摇头则否:同是点头,臧否(肯定否定)相反。
  2、瞽者某
  瞽者(瞎子)某,以算命为业。若来人问及父母,必含糊其辞曰:“父母双双不能克伤一位。”父母健在,则曰“父母双双”;失一,则曰“双双不能,克伤一位”;皆已去世,则曰“父母双双不能,(一位)克伤一位”。──左右逢源,此乃算命之要诀也。
  瞽者左右逢源,完全借助于断章取义:或凭借语言的歧义,或依靠由不同断句而造成的不同理解。
  3、咽糠
  有贫汉咽糠而出,旋(不久)至友家。(友)呼其吃饭,曰:“今日已食狗肉,饱甚。有酒,少酌可也。”既饮,忽吐。友曰:“君言食狗肉,缘何吐糠?”贫汉视之久,曰:“吾食狗肉,然(然而)狗必食糠也!”
  讳穷出丑可笑,但比装穷乞讨有志。真友当知其人之贫之志,当面挖苦,非真友可知矣。
  4、毋用而已
  秀才某,与妻言,恒引①笔书(于)纸,而妻识字甚少,时(常常)谬解其意,某则以为得计②,闺房中每引为笑资③。一日,赴文社④饮,妻曰:“有客将至,何以待之?”某引笔书曰:“酒菜而已。”妻不知“而已”为何物,思之久,见其末笔绝类⑤鸭颈,以为鸭也,遂烹之。某还,大悔恨。旋(不久),揶揄⑥之,曰:“卿⑦言‘已’类鸭,然则‘而’岂非卿之木梳耶⑧?盍(何不)以木梳烹之?”又一日,将出游。妻曰:“倘有客至,何以烹之?”某复引笔书曰:“毋用‘而已’(鸭子)可也。”客果至,妻不识“毋”字,见其末撇颇似猪鼻,遂杀猪烹焉。某还,闻之,戚然⑨变容,不笑者竟日⑩。
  ①引:取,拿。《战国策·齐策二》:“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②以为得计:认为这办法好。③闺房中每引为笑资:同妻子同处一室时常把“谬解其意”的事拿来作为取笑妻子的材料。闺房,这里指妻子的卧室。④文社:旧时读书人组织的探讨文学的集会。⑤类:像。《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⑥揶(yé)揄(yú):嘲弄。《劳山道士》:“妻揶揄之。”⑦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孙权劝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⑧耶: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晏子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⑨戚然:悲伤的样子。⑩竟日:整整一天。竟:完毕。《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吝啬的秀才酸腐地笑少文识的妻子,其妻也许忍无可忍,借机报复:看你再取笑我呀!
  5、酒死
  有以淡(薄)酒饮客者,客欲揶揄之,举杯即放声大哭。其人大骇,曰:“卿何以悲戚?”对曰:“予平生所爱者,酒也;今酒死矣,安能不哭?”其人笑曰:“酒岂能死耶?”客曰:“然则,何以酒气全无?”
  饮酒者,笑星也。否则,安能以其放声大哭而引主笑,以其妙答而使主哭笑不得者也!
  看不看由你:
  何以:可以理解成“以何”,是介词“以”与疑问代词“何”的结合。有二个义项:①用什么、拿什么。《曹刿论战》:“何以战?”②为什么。《论语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为‘文’也”。《毋用而已》中的“何以”可译成“用什么”,《酒死》中的“何以”是“为什么”。
  6、原物在此
  有为僧剃头者,失手割坠一耳。僧痛极而詈。剃者急拾其耳,捧而谓僧曰:“师父莫恼,原物在此。”
  割坠的幸亏只是一只耳朵,如果是脑袋,则不复知痛亦不复詈矣。
  7、醉鬼如厕
  有钱某者,一日赴宴,以(因为)不胜酒力,误入女厕呕吐。会一女如①厕。某闻其声以为倒啤酒,詈曰:“汝瞽②者耶,吾已狼狈若斯,何以复倒啤酒?”女闻声大骇,遽③憋小便而出一响屁。钱以为开啤酒瓶也,不胜怒,以手击隔板曰:“此瓶啤酒,谁开谁喝,若余(剩下)点滴,罚酒三瓶!”
  ①如:到、往。《鸿门宴》:“沛公起如厕。”②瞽:眼瞎。《卖柑者言》:“外以惑愚瞽也。”③遽:急、急忙、快速。《童区寄传》“将杀童,遽曰”。
  醉客之意常在酒,可笑而不足怪也。
  8、厕联
  一日如厕,见一厕联颇妙。联曰:“得大解脱,有小便宜。”此联嵌入“大解”、“小便”两词,一妙;可读为“得(要)大解(大便),脱(脱裤子);有小便,宜”,二妙;两者得一解脱,则有便宜(轻松)之感,切情,三妙。
  汉语妙用无穷,岂独一厕联而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