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永远的白帆

作者:胡 蓓




  我是二十九个离开我们村子的。
  远处的白帆向岸边渐渐地靠近。岸边的石碑上镌刻着先前离开村子的二十八个人的名字。
  昨晚,公公领着我到荷叶塘边的祖坟山上去。我们荷叶塘的祖坟山有别于茶树林里的祖坟山。那是一些衣冠冢,是李家村自古至今死在外面的人的坟墓。坟头向着滔滔远去的大江,李家村的人盼他们的阴魂早日归来。
  公公挑了一担畚箕,畚箕里放着纸钱和香烛,走在前面。拐过前面的那个土坡,就是墓地了。
  公公在一座孤坟前停了下来,颤颤的烧了纸,苍凉地问:“你知道这座坟是谁的吗?”“是三公公的”。
  三公公参军后在一个工厂当了工人,后来文革时在一场武斗中被打死了,当公公得到消息赶去时,连尸骨都没有见到。
  “那这一个呢?”公公指向更远的一座孤坟,“那是大公公的。”
  大公公在外面的一个小镇上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在战乱中逃回村子的时候,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了,尸体也没找到。
  “还有那一些。”公公指着一片坟顶已经坍下去的坟墓说。那是前清时的一个秀才,为禁鸦片的事得罪了皇帝,满门抄斩;北伐军路过我们村时,一个村民跟他们去弄饭,后来被打死在长江边上;三个跟着“朱毛”参加红军的人死在什么地方,现在也不知道。
  “还有那些,”公公筋骨暴起的手指又伸向远处的一片茅草,那里什么也没有,几只粉蝶在草中飞来飞去。
  我望着纸钱燃起的火苗,望着香烛升起的烟,终于明白了公公的用意:公公用李家村这片衣冠冢告诉我,李家村的人离开李家村是连尸骨都收不回来的。
  “一位风水先生说:李家村什么都好,就是坏了荷叶塘。荷叶塘,水茫茫,在家事事好,出门会遭殃。”
  我急着说:“公公,这是迷信。”
  公公说:“迷信也好,不迷信也好,反正我们李家村的人不能离开村子。”
  今天,我来到了岸边,一叶扁舟将载我而去。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我不知今后会奔波在何处。但我若死了,村里的人世世代代会记着我;我若活着,我也会时时回头张望,我那江南水乡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子。
  请原谅我
  背叛了你的模式和准则
  如果你属于历史
  时代需要我
  我不能走在你的生活中
  你也无法阻拦钟声在黎明前的回响……
  
  学校:湖南株洲九方中学
  导师:谢学宁
  
  点评:这篇文章的成功不是结构和语言,而是立意,全文好像是一个寓言,“公公”和“我”之间的冲突,是两种思想的冲突。文章的题目和在开端处出现的白帆代表新的一代对于旧规矩的突破、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位,这种意义和最后小诗相对应,它所揭示出来的意义超过了作文本身。(苏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