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考场作文与心灵成长

作者:何 郁




  在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关乎心灵成长的约占一半。如全国一卷看漫画“摔了一跤”,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辽宁卷“我能”,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四川卷“一步与一生”等,都是关乎心灵成长的。稍稍检索一下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们也会清楚地看到,关乎心灵成长的题目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4年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全国二卷“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2005年福建卷“圆与多边形”,重庆卷“自嘲”,湖南卷“跑的体验”,2006年全国一卷“老鹰与乌鸦”,江苏卷“人与路”等。这些题目切入的角度不尽相同,但都是关乎考生成长的,或从人生挫折的角度,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困难,或从认识的角度,告诉我们要善于放平心态,或从鼓舞的角度,告诉我们心中要有奋斗的信念。可以说,关乎考生心灵成长,是高考作文命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学子,理应在考场上展示自我的风采,描绘心灵的轨迹,谱写青春的美丽乐章。
  高考作文命题如此,中考作文命题也同样扣住“心灵成长”来命题,而且比高考更多。从笔者手中掌握的材料来看,中考作文命题关乎心灵成长的约占70%,许多题目都直接在关键地方标示“心灵”“自我”“成长”等字眼。2007年有这样一些省市命制了这样一些中考作文题目:
  江西卷——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觉得一点香味都没有;高僧又用开水冲了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浮沉,一会儿,一丝清香从杯子里缓缓地飘出来……于是,年轻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闻到了茶叶在经历了几次沉浮后飘出来的香味。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练。请以“磨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江苏南通——带着微笑出发
  山东济南——为自己高兴
  浙江衢州——只要拥有,哪怕点滴,用心珍惜,人生常乐。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温馨的情谊,一种独特的体验,一方自由的天空,乃至一本好书,一缕阳光,一个好心情……真的,拥有不在乎多少,在乎感知,在乎呵护。让我们为拥有而快乐吧!请以“我拥有,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
  不用再举例子了。总而言之,“心灵成长”在考场作文命题中占据了很大空间,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样的命题内容会继续焕发光彩!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那么,如何写好这类考场作文呢?
  第一,保持阳光心态,绘我青春风采。像江苏南通中考题目说的那样,“带着微笑出发”。我总认为,写文章,特别是写考场作文,尤其是写这类“心灵成长”的考场作文,格调要高昂一些,心态要健康一些,内容要积极一些。读着一篇洒满阳光的考场作文,阅卷老师的脸上没有理由不浮起微笑。格调不高的文章,或者内容庸俗的文章,总是提不起阅卷老师或者读者的兴趣,当然更不可能得高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倡立意向上,内容积极,但并不等于说,为了要写成这样,就故意编造内容,拔高立意,甚至写得满纸虚情假意,令人作呕。那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第二,聚焦细小事情,放大生活瞬间。写这类文章,可能因为都是自己熟悉的,烂熟于心,往往写起来会罗列材料。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跳出熟悉的生活圈子,站到圈子外面来审视,让“距离”帮助我们发现意义,使熟悉的生活“陌生化”;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抓住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些细小事情,甚至是许多人都习以为常的小事情,把瞬间的事情写透彻,写细致,挖掘出其中的意义。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片断: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声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最终,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严厉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沉默的父爱》)
  这是2007年北京卷一篇满分作文的一个片断。作者勾描场景的能力十分强,不仅叙述清楚,画面描写得逼真,而且作者抓生活细节的能力也十分强。作者十分准确地诠释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意蕴,充分地挖掘了这个练车的镜头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意义。
  第三,选准切入角度,写出真实体验。写“心灵成长”这样的作文,因为话题宽泛,内容繁复,弄不好,就会在作文中泛泛而谈。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大量发现了这样的作文。因此,我们强调在写这类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写出真实的体验,不管是写叙述类文章还是写议论类文章,都应该强调写得真实一些。我们要力求构思精巧一些,布局巧妙一些,选准一个独特的角度,直接切入到事物的核心;如果是叙述或描写,就力求写得生动,如果是议论或说明,就力求写得深刻。比如2007年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我们就可以选择多个角度来切入。一,抓住题目中“行走”和“消逝”这两个关键词切入,“行走”指向的是成长、前进、发展和进步,说的是发生在当下和现实中的事,“消逝”指向的是消失、扬弃、放弃和离开,说的是过去的和不在场的事,这就构成了对应关系,这就有了选择角度,深入下去就能写出特点和新意;二,从个体的角度切入,集中笔墨写好一个人,写好单个的一个人,或者描写这个人的成长,或者书写这个人的历史,或者构想这个人的未来。三,从群体的角度切入,写好一个群体,一个集体,一个类型,一个阶层,一个圈子,一个村子,一个区域,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家庭……只要写开来,或许就可以挖掘出“行走”和“消逝”的意义;四,从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来写,这样写作文的视野会更开阔,底蕴会更深厚,也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写作的角度一多,一变,写作的眼光就会敏锐起来,思想就会活跃,认识也就会深刻起来。我们来看几个小片断:
  小学时,顽皮的某男生由于打架缺失了两颗门牙,每每他张口,大家都被他那热浪滚滚的血盆大口惊得东奔西突,谈“牙”色变。而就在那不久,他居然成为我同桌。更糟的是,我开始换牙了。每当我自己的门牙莫名其妙地掉落时,有如雷击,百口莫辩。为此,我受尽外伤内伤,我俩坐一块就像两个恐怖分子。我对外婆说:“外婆,为什么牙要走?”外婆说:“乖,这是舍得,舍了旧牙,得了成长。”
  ——(《舍得》)
  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从一个小孩换牙的角度,不仅巧妙阐释了“行走”和“消逝”的意义,也写出了这个小孩子的成长。
  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已随硝烟远去,三足鼎立的孙曹刘已随流水逝去,盛世繁华的大唐江山已在烟尘中隐没。一回身,仿佛一切壮阔都已消逝殆尽,唯余前方一片渺茫。
  ——(《握住流逝的魂》)
  作者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成长”的思考和反省,尽管情调显得有些悲凉,但仍然很有力量。
  满分作文例说
  学会成长
  陕西考生
  ●得分要领
  △真诚的表达,漂亮的语言 △抒情和说理相结合 △独特而恰当的行文角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