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作者:冯景元




  生活安轮子,什么都讲快的当代,西人开始讳速度,倡兴一个慢字。讲慢旅行,慢开车,慢吃饭,慢生活,像《浪漫的事》里唱的,“坐在摇椅上,慢慢地聊……”
  由是我想到祖辈传下的一个汉字:养。
  中国人自开始就什么都讲养的,赡养,抚养,修养,保养。养花,养鱼,养狗,养车。
  世界一个养字,温湿寒暑蕴季节,天地日月养万物,包括人,没有一天天养,一月月日出日没、月圆月缺,哪来这世界名来利往,众生芸芸,朝暾夕霞,风花雪月?
  人是养的,养是生,过去生孩子都叫养孩子。怀孕人腹中的羊水,就是养水。浩然的小说说,“把孩子养在地上”,养在地上就是生在地上。养是活,一日不能无食,一日不能无息。把孩子带大叫养活大,拉家带口,叫养活家,孩子不争气,叫白养活。
  舌边三点水,花上草作头,中间一根筋,都是养出来的。
  养就是慢,一步步,一点点,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
  从古到今,持政讲德,时雨讲润,德是什么?润是什么?德在养民,润在滋生,都属慢。不养民养官,不润土暴射,快,都叫灾。把一个个官养得肥胖胖的,出门公车,挥箸有食,张口是令,让百姓无处不捐,到处是费的,那叫什么德?同样有雨,狂浇猛泼,纵是季节好时令对,也于事无补,水都跑了。
  死物,放在家里,木器藤什,要养,木置三春,玉试十年。活物,尾鱼只鸟,宠猫娇狗,一天天经心,一天天照顾,也要养,你不养它不灵,不顺。
  农村人种地,不能只耕不耘,连年使唤,要锄地养地。“前边锄后边长,庄稼爱听锄头响”。城市生活,每到一处须适应,要熟悉周围养环境,哪出哪进哪拐弯,闭着眼睛都不应该走错。孩子上学要养学,古语“送子入贤门,作养成习,让其自化”,是说好的东西,好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让他入了好门,进了好道,一点点养成。出门驾乘要养车,该花什么钱花什么钱。
  家不能无人要养安,国不能无卫要养兵。企业开张要养信,市场经济要养德。做恶多了要养善,新闻假了要养真。怎生了得一个养字,什么东西离得开一个养字?
  养,就是供,就是喂,别着急,慢慢来。
  汉字繁写,上羊,下食,食羊为养。简化后和齐字一样,下面成了竖立的两杠,小了说两根筷子,大了说两根柱子,去了食也得立得住,唯养能顶,能扛。
  教育熏陶叫养,植物培植叫养,生活,积行为善、积习为德,也叫养。养颜,不能养外不养内,养生,不能养身不养心。
  古字养,左右组合,作牧念,牧羊的牧。后来改上下款,变成“牧牛为牧,牧羊为养”。牧是大、开,养是鲜、细,所谓修养,就是谆谆善诱,点点成习。
  除了先觉,生者,后天的一切都归养,长养。养是静悄悄的,“营”而为之,一点点吸收,一点点变化。一如音乐养耳,书法养神,绘画养目一样。都是长里铄金,不觉中得到。
  谁着急,谁完蛋。
  古语,养痒通用,养也叫痒,现在截然,痒是难耐,闹心,而养,没有不耐性的。
  (选自《假日100天》)
  
  杂文包
  “木置三春,玉试十年”,是物就都要慢养。可是,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们多习惯了快节奏,学习紧紧张张,工作忙忙碌碌,喜欢上快餐文化,甚至于连爱情婚姻也儿戏草率。有些人为了工作与前程,一年到头都没有几天时间能与家人一起安安静静地吃顿饭、聊聊家常。快则快矣,可生活中有多少温馨与幸福时光?当此之时,我们是否该静下心来重温古人倡导的养字,耐心地学会在慢节奏中修养性情,养育生活?
  ——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