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三点导读

作者:程子竹




  美点赏析
  
  荡气回肠的爱之颂歌。在本文中,“死亡和爱”这个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一个屡遭劫难的家庭,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却因为女儿一个小小布袋里的13元钱而让人倍感温暖。有了爱,地狱也是天堂;没有爱,天堂也是地狱。从古至今,人们总是一味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奉献,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独生子女称雄”的时代,自认为独享父母之爱天经地义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个比一个自私,一个比一个懒惰,一个比一个脆弱。然而,文中的小女孩是那样懂事、成熟与坚强,时时替母亲分忧,处处为母亲解愁,洗碗做家务,省吃俭用,有病硬扛着,特别是她交给妈妈的13元“遗产”,把一个女儿对母亲的理解、支持和孝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女儿的孝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不仅给劳苦倦极、身心俱疲的母亲以心灵的慰藉,也是母亲在困境中奋起搏击苦难人生的动力之源!读着此文,我想真诚地呼唤:普天下的儿女们,让我们也给父母一个枕头吧——因为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周密巧妙的情节构思。文章篇幅短小,情节单一,却不乏波澜,一起一伏,紧扣着读者的心弦。从她“不舒服”到“烧得像一团炭火”,再到“像病毒性脑炎、不行了”,读者的心在一次次收紧,情绪在一步步沉落,一直沉落到伤悲的谷底,泪水随着女儿晶莹泪珠的滚落而滚落。然而,“第二天上午确诊为一般性肺炎”,读者又松了一口气,情绪开始回升,当看到女儿“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时,无不为女儿的成功欢欣,一步攀上了喜悦的峰巅,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好人一生平安!读者的心情就这样随着情节抑扬起伏而大悲大喜。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高明之处在于顺应了读者的共同愿望:苦尽甘来,在困难中往往焕发出精彩的人生。同时也告诉人们:只有经历了痛苦,才能真正明白快乐。另外,作者把“家庭处境”穿插在女儿生病后交代,缩短了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情节更单一,结构更紧凑,也是此文构思的巧妙之所在。
  言简意丰的人物对话。文章开篇,那一晚,女儿吃了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不舒服,得去躺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女儿本来病得“满脸通红,烧得像一团炭火”,为什么要轻描淡写,用“不舒服”、“躺会儿”来隐瞒病情,敷衍母亲,而不像其他小孩那样“装歪”呢?她担心治病要花钱。为什么病了还要把碗筷留给自己收呢?因为妈妈要去出摊赶夜市,恐怕耽误了时间,影响了生意。短短两句话就初步显示出了女儿的成熟、节俭和坚强,对母亲的理解、体贴与支持。又如,妈妈说:“别瞎想,你肯定不是。”从下文中“我来到门外,想透口气,突然就蹲在地上号啕大哭”,“一个无助女人动情时的哭”中可以看出,对女儿的病情,母亲并不是心中有数,母亲为什么没有当着女儿的面哭,是强忍着内心无比的焦急与无奈,希望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感染女儿的情绪,鼓励女儿与疾病作斗争。寥寥数语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勇敢,对女儿的无限关爱。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女儿得知自己“有可能是脑炎,不行了”后,“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滚落而下”。一个“攥”字,写出了抓母亲手指头的力度,写出了女儿对母亲难割难舍的依恋。又如,女儿得知自己“得的是一般性肺炎,住两三天可以出院”时,就像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开来,“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一个“搂”字饱含着女儿死里逃生的庆幸与激动,一“攥”一“搂”,虽是细枝末节,却生动传神,真实地再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
  
  难点指津
  
  女儿的“遗产”是女儿曾经郑重留给母亲的一个小布袋,里面是13元钱的角票。后又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显然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关键一笔。少而又少的13元钱小心翼翼地装在一个布袋里,小布袋又藏在床头柜下层的角落里,这点钱给其他孩子吃顿“肯德基”可能还不够,但在女儿的心目中多么珍贵,反衬出母女生活是多么的贫苦艰难!13元全是角票,可以想象得出那是小女孩几十上百次省俭下来的,凝聚着女儿多少心血,女儿是怎样在为母亲着想,是多么善解人意!女儿在即将离开人世的紧要关头,心里没有一丝的慌乱和紧张,想到的不是自己生命的短暂,而是母亲生活的艰辛,郑重地将装有13元的小布袋留给母亲,她是怎样的无私与坚强!后来母亲捧着小布袋,眼泪从眼角滑落。读者不难体会出母亲是被女儿的举动深深感动,对远离自己的女儿的永久惦念,刻骨铭心的爱。一言以蔽之,女儿的“遗产”寄寓着母女情深。
  
  考点训练
  
  1、文章以“女儿的‘遗产’”为题,又在文中反复三次出现,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从文中女儿身上,我们感受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身为人子的我们该如何对待生命,对待父母?
  3、文章交代家庭处境时,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附:参考答案
  1、见文中“难点指津”。2、略 3、插叙。缩短记叙的时间跨度,情节更集中,结构更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