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爱:谦卑而又炽烈的

作者:剑 男




  我渴望着把我必须跟你说的、最为深情的话说出来;可是我不敢,我怕你会笑。我所以嘲笑自己、玩笑地粉碎我的秘密,也就是这个缘故。我轻视我的痛苦,因为我生怕你会这样。
  我渴望着把我必须跟你说的、最为真实的话告诉你;可是我不敢,我怕你会不相信这些话。我所以用谎言掩饰真话,说些与本意相违的话语,也就是这个缘故。我使我的痛苦显得荒唐可笑,因为我生怕你会这样。
  我渴望着把我要对你说的、最为宝贵的话都运用出来;可是我不敢,我怕你不会用同样宝贵的话来回答我。我所以用无情的名字称呼你,吹嘘我的冷酷的力量,也就是这个缘故。我伤你的心,因为我生怕你永远不会懂得任何痛苦。
  我渴望着默默地坐在你的身边;可是我不敢,我怕我的舌头会泄漏我心里的情感。我所以信口絮聒,把我的心掩藏在言语后面,也就是这个缘故。我粗暴地对待我的痛苦,因为我生怕你会这样。
  我渴望着要从你身边逃开;可是我不敢,我怕我的懦弱会被你觉察。我所以把头抬得高高的,满不在乎地来到你的面前,也就是这个缘故。你不断投给我的眼色啊,使我的痛苦常新。
  ——泰戈尔
  我最早读到泰戈尔的这首散文诗是在一九八六年。
  那是秋天,一个凉意日渐加深的下午。
  我默诵着它,犹如一颗心之于另一颗心。
  有很多人因为爱情记住了泰戈尔永恒的歌咏;有很多人因为泰戈尔,他(她)的爱情变得更加纯净和绵厚。我不想说“感激”这样肤浅的字眼——因为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渴望爱情的人在河边、草地上或林荫中独自徘徊,有初解风情的少女在窗前面对长天失群的孤雁,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他们心中有了爱,但充满了表达的痛苦,——仿佛都坐在泰戈尔的对面。太完美了,——他说出了我们心中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
  这是当时许多怀有爱情的人的共同感受。年轻、羞涩、自卑不仅来自女孩,也来自男孩。在他们的心里,就像泰戈尔所说:“矛盾在生命的神秘里相隔;那里,动非真动,静非真静。”(《人格的世界》)他们在心中轻语倾诉,用种种难以察觉的清高或者说自卑裹住自己,用种种与自己本意相违的行为掩藏真心。
  全诗共五节,看似一种旋律的反复吟咏,但情感上却是层层递进的,它的情境设置巧妙隐藏在同一种句式中。第一节是一种远距离的爱:心中强烈渴望着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慕,但不知是矜持还是羞怯,她只好把那羞于表达的话语深藏在心里,失落地在心里嘲笑自己的怯懦。——“我轻视我的痛苦,因为我生怕你会这样”,似乎告诉我们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怎样开启了她跳动的心房。——第二节则是双方有了交流,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真话,而只好用谎言加以掩饰。掩饰什么?是掩饰心中慌乱的爱么?是不是太多的少女在爱情的光晕里都是这样幸福地不知所措?羞涩中充满了甜蜜的爱意。——到了第三节,双方则开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只是在称呼上还不愿意那么快就泄露心中那浓厚的情感。“无情”中实际上隐藏着无限的柔情蜜意。而第四节,他们之间的关系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她已经可以默默地坐在“他”身边,只是担心自己不小心说出了心中久藏的爱恋。并且因为爱得太深太切,她开始“粗暴地对待”自己的痛苦。第五节则非常巧妙地回应开头,他们经常在一起,但仍是与“怯懦”有关,——以前是嘲笑自己怯懦,这次却是怕他嘲笑我的怯懦,因此即使在他身边也装作满不在乎。
  而“我”之所以这样则是理解这首诗中的“爱情”的基调。——因为爱,我生怕我所爱的人也会这样,会像我一样“伤心”、“痛苦”。而“痛苦”常新则说明了爱情难以言说的幸福,虽然那种幸福充满了酸楚、煎熬和痛苦。
  可以说这首诗太清澈,就像那年的秋天里清澈的池水,它引动了我们无穷的冥思,却又难以言说。
  那年秋天,我所在的大学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爱着的人和被爱着的人都是幸福的。我想这首诗中的“倾诉”,魅力也在于此,一个少女把满腔的爱恋咽回心中,因为矜持一次次伤害自己,默然中既谦卑又炽烈,读起来令人怦然心动。
  曾经有一位诗人讲过这样一句话,他(她)并非因为痛苦才是幸福的,而是相反,因为他(她)是幸福的,他(她)才痛苦。那些年,我们还故作深沉地觉得这样深刻的爱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美德。如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重读,我发现那时虽然稚嫩却是那样纯洁和真实,——愿大家能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一点什么,就像法国哲学家阿兰所说:“个人的、切身的幸福与美德丝毫不相悖,它本身就应是一种美德。”(《幸福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