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笑声并非冷酷与麻木

作者:丁佐刚




  《孔乙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在教学参考书上都把其中的笑声分析成“它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缺失关爱之心的麻木”。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孔乙己作为读书之人应是人们的榜样,可他却好吃懒做,还偷鸡摸狗,这样的人当然应该遭到社会和人们的唾弃。否则,那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的社会?孔乙己既然知道受到大家的嘲弄,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凄凉和心灵的孤独,那就应该重新做人,彻底改正恶习,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可是,他直至死亡前还爬进酒店将仅有的一点钱去喝上一碗酒,可见他死不改悔,难道这样的人还值得同情吗?
  通观《孔乙己》全文,我们不难看到社会所有人士,哪怕是小孩,都对孔乙己不屑一顾,这正说明大家的道德观点是一致的。孔乙己那样的人不要说放在当时,就是放在今天的社会,乃至放到将来的社会,恐怕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同情。
  至于说孔乙己从一个正常的读书人到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到变态,直至被毒害至死也不改悔,这一形象就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无情批判和控诉,我们只要抓住这根主线去分析就足够了,又何必在旁枝上去深挖什么冷酷与麻木,难道孔乙己的死,连那些嘲弄他恶习的普通民众也要承担一份责任吗?
  作者系江苏如皋市如城镇新民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