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我喜欢咱们一起过

作者:孙红岩




  儿子7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他忽然表情凝重地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妈妈离婚了。”
  我心不在焉地“哦”了一声。
  他奇怪地问我:“妈妈,你怎么不说‘好可怜哦’?”
  我正向卖水果的地方张望,考虑买哪家的橘子,就顺口说:“好可怜哦!”
  他又说:“咱们后面楼上的那个小孩子,就是整天跑步的那个,他的爸爸妈妈也离婚了。”
  我继续说:“好可怜哦!”然后开始挑选橘子。
  买好后,我顺手递给他一个,他却不接。又走了几步,他突然像鼓足了勇气似的小心翼翼地问我:“妈妈,你会和爸爸离婚吗?”
  我坚定地摇摇头说:“不会的,你放心吧!”
  可是,他不放心,继续追问我:“如果离呢?如果离了,你会要我吗?”
  看着他认真的表情,我不好再敷衍,就问:“你呢?你愿意跟谁呢?”
  他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我当然愿意跟妈妈!”
  我搂着他细弱的肩膀,坚定地点点头说:“儿子,妈妈也绝对会要你!妈妈可不会把你丢给后娘。”
  儿子放心地笑了,并主动要了一个橘子吃。
  橘子吃了一瓣,他忽然像才想起一件大事似的问:“就我跟你两个人吗?妈妈,我可以带一个人吗?”我觉得很好笑,这小家伙,怎么假戏真唱了呢?于是我说:“好吧,允许你带一个人。你想带谁呢?”
  他说:“我喜欢奶奶,我想带奶奶。”
  我装作认真地想了一下,然后说:“好吧,允许你带奶奶。”
  他开心地笑了一下,忽然又说:“把爷爷也带上吧!爷爷不会做饭,得跟着奶奶。”
  我再作思索的样子。他怕我不答应,就在一旁不停地求我,我终于郑重地点点头说:“好吧,把爷爷奶奶都带上。”
  儿子非常开心,痛快地吃了余下的橘子。快到家时,他突然又说:“妈妈,我还想带一个人。”
  “这次不能再带了。”我想不出他还会带谁,就拒绝了他。
  “妈妈,求求你带上他吧!”儿子着急地说。
  “好吧,你还想带谁呢?”我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带上爸爸吧!他一个人过多可怜呀!”儿子终于说。
  “哈哈哈!”我不禁开心大笑起来,全然不顾路人诧异的目光。“把你爸爸也带上,怎么算是你刚才说的离婚呀?”我笑得几乎喘不过气。
  儿子却没笑,也毫不理会我的问题,他还在求我带上他的爸爸。
  我边笑边说:“好吧好吧!带上你的爷爷奶奶,带上你的爸爸,咱们一起过!”
  儿子这次完全放心了,他说:“妈妈,我喜欢咱们一起过。”
  (选自《时代青年》)
  
  本文开心点
  离婚在成人看来总是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然而在本文儿子的口中,却带上了一些天真的童趣,显得诙谐幽默。首先,文章的开头,儿子与母亲的态度有着强烈的对比,儿子的表情是“凝重”的,而母亲却“心不在焉”,那“好可怜哦”纯属应付。其次,在母亲答应儿子不会不要他之后,儿子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问出了一个只有他这个年龄段才会问的问题——可不可以带一个人?儿子先后带上了奶奶和爷爷,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下文带上爸爸埋下伏笔,这是一个孩子的智慧。在带上爸爸的问题上,儿子与母亲的对比再一次强烈起来,母亲面对儿子的问题忍不住笑出声来,而儿子却没有笑,仍然一本正经地求母亲带上爸爸,因为他“喜欢咱们一起过”。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产生了一种喜剧效果,让人在心动之后不自觉地微笑,为孩子的那份稚气与真纯。
  ——谢同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