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本期阅读题参考答案

作者:命题者




  [社科文阅读题参考答案]
  1、D(理解片面,无中生有)。2、C(前后不构成必然的条件关系)。3、A(两者同等重要)
  
  [文学作品阅读题参考答案]
  1、孩子是因为涉世未深,不需要操心基本的物质生活,也没有名利的负累,故觉得生活简单;老人则经历了人生的艰难,透彻了解生活的本质,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最终认识到了生活的简单。2、“扔下你那本书,人活着先得吃饭!”说明精神享受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先得满足必要的物质生活,才能更好地拥有精神生活。“丢了小命,职称有啥用?”说明生命存在和外在名利的关系。生命存在是第一位的,而外在的种种名利不过是生命的附丽。这些都是简单的生活道理,但又是最透彻的生活哲理。包含了妻子对丈夫的点醒以及关心。不让他远离现实生活,也不为生活中的名利所累。3、(1)心灵简单世界才不复杂,简单的人自会轻轻松松地享受人生。(2)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处世不即不离,居心有意无意,摆脱物质之累和心负之累。(3)简单而不浅陋,不平庸,在喧嚣中保持空灵,在流行中认定平淡如金。(4)在简单的生活中造就出高尚的人格,是人生最大的收获。4、作者认为,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简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得失随缘,不求闻达。如果人们都能以简单的心态对待事情,那么许多问题实际上可以很轻松地迎刃而解。作者提出“追寻简单”,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人格完善的追求。
  
  [文言文阅读题参考答案]
  1、B(厉:磨砺)。2、D(D以:把/因为;A于:比;B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而:表示并列关系连词。)3、D。4、B(扁鹊尚未进去诊视)。5、(1)先生该不会是欺骗我吧?为什么说太子能够救活呢?(2)私下听说你崇高的行为时间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你面前拜见你。(3)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鹊能够把死人治活。
  
  [古诗词阅读题参考答案]
  1、西汉的贾谊受到谗毁被贬长沙,李白也因永王事件而被流放夜郎,因此诗中“一为迁客去长沙”一句,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2、听到《梅花落》的笛声,使人如同看见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另外,梅花是在冬天开放的,自然会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诗人由《梅花落》笛声联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这是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3、比喻。如开首一联,诗人巧妙地运用“走如马”“如惊奔”的比喻来写所见之山。本是船行,却不说船行;山不能动,却像在“奔”、“走”。角度奇特,令人叹服。槎牙,不齐状。杂沓,多乱貌,这里形容“惊奔”之状。缭绕,迂回曲折。“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突出船行之快。以天上“飞鸟”喻江中“孤帆”,平字见奇,常字见新,不落前人窠臼。4、同:都选取从江上看山的视角,随着游踪的变化,景物也相应变化。异:苏轼诗多用比喻,比较细致地描绘了江上所见,特别是江岸山岭的奇形怪状。全诗既写形,又传神,善于化静为动,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力。苏辙的诗不是着力于细致描绘景象,而是从广阔的时空变化中用色彩渲染景物的特征,重在绘景绘色,层层烘托。在描写景象时,苏轼诗侧重于“险”“奇”,而苏辙诗则侧重于“浓秀”。两诗各具情趣。5、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6、“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表明这一切都已过去,无可留恋。也形成一种对比,更显得凄凉和哀婉。7、“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8、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9、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