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在黄鹤楼上

作者:黄子桐




  独自一人,站在寂寂的黄鹤楼上,面对烟波渺渺大江,思索着世事的苍茫。
  捧读时隔千年的绝唱,感受着千年之前“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无限感慨。
  我意外,甚至惊叹。
  江水滚滚,将想象截成了一段又一段。隔江相望,汉阳树历历,因为晴川;眺望东北方,鹦鹉洲萋萋,因为芳草。但是独楼的空寂,又是为了什么?
  物是,人非。这里唯有超然的孤寂。唯有淡然的感叹,唯有思乡的真挚。谁能承载这千载白云,谁能用一首诗篇守候着悲凉的“空悠悠”,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于日暮,悲叹着——何处是乡关?
  我意外,甚为惊叹。
  人去,楼空。眼前似乎浮现,那骑着白鹤的仙人。仙鹤的洒脱不羁,与仙人的坦然不属。但纵然如此,在白鹤的翅膀于空中划出美丽弧线的那一刻,仙人的脸上,有分明的笑意。
  那是解脱的微笑吗?您可知独楼的寂寥凄清?它为你而苍茫,但却无悔。
  那是孤寂的苦笑吗?您如何得知变迁会令人心酸?他为你而悲叹,亦是无怨。
  说不清,道不尽,甚是无奈。
  拿起了笔。举笔,题诗。放下了笔。一缕乡怨就这样被轻轻拿起,于是便一直悬着,悬着。不得释怀……
  是什么让你如此哀伤?是世事变迁的迅猛,是百川东到海的苍茫,还是人去楼空的乡怨?正是因为这些,你才贴近了寂寥凄清的黄鹤楼,你才登临此楼之上而长叹。所有的悲叹在这里释放,所有的哀怨在这里沉淀,所有的感慨在这里升腾。
  你在这里留下了华美,却是因为心中苦闷。但一切又那么顺理成章,那么必然。抒情真挚,令诗仙也佩服至极——“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我想,当你知道了他对此诗的评价时,你一定是笑了。你写的,不单是景。只因心中有景,而景中是情。因为这样的孤傲,我于你的诗篇里久久酣眠。
  虽是千年苦闷的乡怨,封冻了流逝的时间,但我们,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改变任何。只能接受,默默的,即使会哀怨,会悲叹,无可奈何。
  于是,一切都将释然,一切尽在情理之中。
  独自一人,站在寂寂的黄鹤楼上,望着江边美景,独守着心中一缕孤寂。
  选自广东珠海二中《木棉红》社刊;导师:魏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