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卧佛在西

作者:郑宝生




  出敦煌城向东约六七公里,折向南十二三公里,便进入绿树掩映的莫高窟。莫高窟南北顺鸣沙山断壁修建,与宕泉河平行。沿林荫道向南,便来到著名的卧佛殿。
  卧佛,就是释迦牟尼涅槃像。他安详坦然,向右侧身枕右掌而卧,左手置于身上。身后七十二罗汉有哭有笑。据说,哭者修行太浅,把佛祖涅槃当成凡人去世,笑者才真正理解涅槃的意义。卧佛殿犹如一口棺材,弓形的顶。据说,这是因为开窟的是中国人,既然释祖驾鹤,是不免要入棺的。于是朝拜的人就不自觉进入棺材。民间有讲究,棺材即是“官”“财”。
  依我看来,这个卧佛的意义就在于它的高枕山脊,静观云舒云卷;深隐林间,远看人来人往。涅槃是此生的最高境界,来生的初始阶段。此生是何生?此生是此生。来生是何生?来生是来生。由此生到来生,来生便翻作此生。如此反复,便不断上升到更高境界。宕泉河的水,从南边的草原涌出,不断冲出一个个山口,绿了山谷,活了山谷,美了山谷,自己便获得了永生。鸣沙山从卧佛的地方起伏而去,越过一道道坎儿,便成就了自己的气势。万人仰望,浮想联翩。
  看见了宕泉河的水,鸣沙山的沙,罗汉便从容露出了笑容。否则,便号啕大哭!
  可是,这是人造的佛,泥胎,金身,由棺材形的洞窟庇护。
  出敦煌城向西,沿公路十公里左右,有陡坡,居高而望,远处石山如黛。细看之下,高远阔大的天地间,无边无际的戈壁中,静卧一佛。仰面,头枕党河。头颅、脖子、双肩、双腿、胸脯及衣袂,栩栩如生。
  黄昏、清晨;晴天、雨日;扬沙、澄清;和平、战争。由冬到春,由春到夏,由夏到秋再到冬……他总是静卧着。几万年来,几千年来,静卧着。大月氏的赤脚曾经攀上过他的胸脯,就像中午小儿在父亲熟睡中嬉戏;丝路的驼铃曾经灌进过他的双耳,就像春天的小儿吹响柳笛。修建水库的炮声曾惊扰过他的宁静,但他还是那样宁静;恋爱的痴男怨女曾经亵渎过他的圣洁,但他还是那样圣洁。党河水依然从他的枕畔流下,就像乳汁一样喂养着所有的生灵。花草树木、牛羊鸡鱼、蛆虫蚂蚁、蝴蝶蜜蜂,乃至那些自称万灵之长自诩聪明高贵给自己起名叫做“人”的东西。敦煌的西风,自这儿刮起,敦煌的雨云从这儿聚集。敦煌,就是在这儿出生,渐长为一片绿洲!
  西边的卧佛是上苍的委派。他没有大师的斧痕作炫耀,没有棺材一样的洞窟作庇护。没有信徒的香火,没有哲人的木鱼。卧看的是宇宙洪荒,常观的是山川日月,兴风雨而起苍黄。但自己却始终湮没在失语的状态中。没有罗汉为他哭泣,没有沙弥为他欢笑。
  卧佛在西,不用西天取经。
  
  学校:甘肃敦煌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