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三点导读
作者:于建锋
济慈(1795~1821),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他25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这首十四行体的诗中,他把人的一生同一年四季相比,表达作者对人生浪漫而又深刻的思索。
他把人的年轻时期比作“蓬勃的春天”,因为春天富有生机,给人以无限希望、无限憧憬,而年轻也正是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充满想象的时期,幻想着“把天下美好的事物全部抓到手中”。
夏天是一个枝繁叶茂的季节,它脱胎于春天,还留着春天的印记;同样人到了壮年,仍会追寻着年轻的梦想,延续着年轻的奋斗,由于不断成熟,人到中年,往往事业顺利,开始走向成功,“使他紧紧靠近了天国”。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同时也是一个易于让人满足的季节。中年以后,人常常会远离年轻的梦想,放慢或停住前行的步伐,陶醉于现有成就,“他把翅膀收拢了起来”,任凭美丽的景象“像门前小河般流过,不去理睬”。心安祥了,灵魂也停下了脚步。
冬天萧瑟、静谧、寂寥,显示了生命最原始的空旷、寥落,最易引发生命的感喟,即使是浪漫如济慈,亦看到了生命的终结处“苍白,变了人形”。因为人到老年,自然要衰老与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定律。
这首诗以开阔的视角、奇妙的联想,在人的一生与自然四季之间觅得了一种内在的联系,进行深刻观照与剖析,笔触细腻,饱含对人生命的深刻的思索与温情的关爱,这对于一位年轻诗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难点指津
“诗言志”、“歌咏言”,一切诗歌都是诗人心灵的外部投射,这首诗阅读的难点正在于理解济慈对不同阶段的人生状态的情感倾向。
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帮助理解。“蓬勃”一词蕴含着对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的喜爱;“紧紧靠近了天国”是对壮年奋斗的肯定;而“他的灵魂在秋天”,可看出济慈对中年事业有成的向往,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写秋天的这一节,济慈温情的笔触还是流露出对中年可以享受、休息的略带消极的思想。“宁静的小湾”“尽让美丽的景象/像门前小河般流过,不去理睬”,这种富而满足的思想与19世纪英国当时的观念有关。“苍白,变了面形”,则是年轻诗人济慈对衰老、死亡的略带惧怕的想象。
当然,阅读这首诗,要能更多地感受到济慈浪漫、积极的情怀,的确,人生的四季,有着春的盎然,夏的激情,秋的繁茂,冬的凋零,她犹如浓缩的历史画卷,我们应该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每一个季节,把握它最美好的部分。
考点训练
济慈讲的是人一生的哲理,展示了人在不同阶段的生命状态,对这些不同阶段的生命状态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可选择一点来谈谈。
附:参考答案
例1:年轻的时候,不能光是天真的幻想,还必须脚踏实地,注重实干。
例2:到了中年不能只想休息,中年正是干事的时候,正是实现理想的时候。
例3:哪怕自己现在处于冬天,也要坚信会再次迎来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