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三点导读

作者:蒋秀峰




  美点赏析
  
  应该说,介绍怎样学语文的文章不少。作者从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入手,谈了学语文的目的,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鞭辟入里,直切时弊,于随意轻松、调侃戏谑的谈话中层层剖析,让人在诙谐一笑或内心一痛中被其独特的思想剖开层层云雾,走到语文的高度。
  学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语文功在平时,功在课外。“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写日记是语文,开玩笑取绰号是语文,读字词背诗文是语文,语文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就是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灵,语文就是诗词雅韵,语文就是侃侃而谈。不要把语文看得那么神圣,不要把语文想得那么枯燥,更不可把学语文紧紧束缚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今天的教育片面地追求分数把学生紧紧地箍制在教室中,学生走不出教室,走不出书本,走不出枯燥和呆板,走不出题海。这么多的走不出就意味着学生走不进生活的多姿多彩,走不进大自然,走不进真实的心灵。作者在教给青少年学习语文方法的同时是不是也在鞭笞整个教育的功利和愚昧?是不是在为整个大语文环境的缺失发出呐喊?
  “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懂生活的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语文水平一定高。作者将语文与做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语文与高尚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语文与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让我想到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李白,如此潇洒狂傲的一个人面对一碗贫者施舍的米饭竟哽咽得无法下咽。他让我想起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了许久后终于获得了心灵永恒的安宁。他让我想起了情感细腻温婉的朱自清,如此一个似有万斛闲愁的文人在美国的救济粮前却挺起了一身傲骨。美好的心灵、深刻的思想、积极的生活成就高尚幸福的人生,这就是语文。在幽默调侃的语言中展现了语文深沉的内涵。
  这篇文章的另一特色就是诙谐的语言。谈关于如何学好语文的文章一般语言文字以抒情以温厚以精辟简练居多。但这篇文章鲜明的特色是语言诙谐幽默,信手拈来却又蕴涵深刻道理。如“而不为了考试,也不一定就能考好。就好像专门想当叛徒的人,人家不一定稀罕要你;立志不当叛徒的人,人家也不一定非得抓你。所以,这是一个人格的选择,不是方法的选择。”这一句在似乎很随意的比拟中就将语文的特殊性阐述清楚了。比如“离开语文,就如同虎毛离开虎皮,一阵风吹散,啥价值也没有。”多浅显的比喻,但是告诉了我们语文的重要性。再如“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不明白,我再写十万字,你还是个猴子。”用“进化到人”与“猴子”的说法,捧腹大笑中让我们明白了学习语文与做人的重要性。不禁让读者拍手叫好。
  总之,这篇文章在诙谐中显得轻松,调节了气氛,也在诙谐中触人深思,直扣心扉。
  
  难点指津
  
  这篇文章将我们对语文的认识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将我们如何学好语文的认识引领到一个新高度。“所以我很怕你们跟我学歪了,我只好把我个人的体会半真半假地告诉你们几句,希望你们别当真,凡事还是听老师的没错。”作者既抨击了当前的教育机制和体制,也含蓄地批评了语文老师。从全篇来看,无疑我们会被作者的观点所折服,无疑作者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持否定态度,为什么又说“凡事听老师的没错”?一方面是作者使自己的话留有余地,不绝对。另一方面作者强调了学习语文不仅仅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做人。从考试的角度听老师没错的,从做人的角度就差了一些。隐含着作者对功利教育的批判。
  “我这样说不是贬低他们,我也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他们也不是故意毁你们,他们是没办法,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用一颗‘善良’的心拼命做野蛮的事。”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阴暗的角落”?为什么善良二字上加引号?“阴暗的角落”告诉我们他们迫于无奈不得不做,明知不好但出于某种目的违心地做下去,所以躲在阴暗的角落表示他们内心的虚弱。“善良”上加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对当前教育体系管理者的不满。
  “你要明白了这个道理,语文很快就学好了,也就是说,很快就进化到人了。”这句话看似幽默诙谐,实则暗含了语文与做人的关系,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考点训练
  
  1、本文语言有什么风格?
  2、“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联系你学习语文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
  1、诙谐幽默、信手拈来、蕴涵深刻
  2、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深刻的内涵: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和评价,到生活中去感受、去观察、去洞悉人间万象。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生活,去抒写人生。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