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初三的儿子
作者:何立伟
我对我的儿子就是如此。
不知不觉,儿子已是初三,快要考高中了。我因为工作很忙,也因为我相当粗心,同时还因为距离太远,极少观察到他的细微变化。有一天,老婆同志对我说,你看看你儿子的日记吧,他写了你呢。我于是找我儿子要看日记,儿子起初不肯给我看,在我的好奇而又恳切的要求下,他才把日记拿出来。我要承认,我有很长时间没有看过他的日记了。以前他的日记,都是学校布置写的,要给老师检查,所以写得像作文一样,没有他自己心里头流出来的东西,空空泛泛,无甚可看。我在上海工作一年,回来后又住院开刀,折腾很久,没料想就在这段自顾不暇的时间里,儿子他长大了,深沉了,开始有他自己的思想了。这篇日记就反映了他的这种默默的成长。在日记里,他写道:我的爸爸老了。他感觉到了我的生理的变化,也感觉到了我的思想的变化。他说我到学校去看他,他的同学同他说,你的爸爸像个老头子了。他听了感到伤心。在他的记忆里,他的爸爸和他一样,是个顽童,整天嘻嘻哈哈的。现在,生活让一个顽童变成了老头子了。从他的慨叹里,我分明感受到了我的儿子对他父亲的诚挚的情感和爱怜。我很感动。日记在我眼中模糊起来。在一片亮闪闪的模糊中,儿子的脸孔渐渐清晰起来。于是在感动之外,我的心里树一样地长出了一份坚实的骄傲。
读完了日记,我在我儿子身边坐下来,我想同他聊聊天。我问他他最要好的朋友有哪几个。儿子想了想,答道:没有,一个都没有。我忽然觉得我的儿子很孤独。只有孤独才会使一个人产生思想,产生隐秘而又深沉的情怀。但是我的儿子接着说,虽然他没有最要好的朋友,他却和所有的同学都相处得不错。其实,他说,他也有最要好的朋友,那就是书本和音乐。我给他的零花钱,他都拿去买了书和CD碟。他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不过,这样的时候毕竟有限,因为他是初中毕业班,他的学校又是有名的重点中学,作业多得仿佛永远都做不完。他没有时间发展他的兴趣爱好,没有时间玩电脑游戏,也没有时间想一些他这个年龄的青少年所要想的未来和生活。他的成长和成熟都是在一种不可理喻的压抑之中顽强产生的。
我儿子的日记,同从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开始和自己说话了。他知道他的父母仍把他当孩子看。他的同学也只是在下课的时候笑闹一回。真正能深入地同他的内心世界交流的,也许只有他自己了。
他的日记现在不给任何人看,就像他的内心的秘密不给任何人知道一样。我儿子在日记里写到我,是我老婆发现了他的日记偷看了然后告诉我的。我儿子给我看他的日记,显得极不情愿,而且只允许我看写到我的这一篇。事后,我听见他在责怪他的母亲,他的声音里,有一种我听来很是陌生的愤怒。
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尊重他的愤怒。
(选自《当代著名作家短文示范精品》)
本文揪心点
岁月如此让人忧伤,因为它总是用一个生命的没落来换取另一个生命的繁华和炙热,当这两个生命的关系变成了父与子时,我们总会涌起一种揪心的痛。年已不惑的“我”骄傲地发现儿子成熟的个性开始一点一点凸显,还来不及惊喜,就被突如其来的隔阂弄得措手不及。成长中的儿子把自己的倾诉隐藏得很深,“我”可以意识到他的孤独却又无法拯救,“我”似乎抓不住他,更救不了他。而他也不会选择“我”,因为我“老”了,“我”被拒绝在儿子的世界之外,这种拒绝,是“我”用自己韶华的流逝交换而来的。这不仅是“我”的悲哀更是挣扎在“不可理喻的压抑之中”的孩子的苦难。
——黄建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