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课文中的鸟

作者:黄富全




  如果你看见鸟儿从天空中飞过,那么它一定会在你的心里飞过。因为它是大自然中最美丽可爱的精灵、最优美动听的音符和最绚丽活泼的色彩。
  如果你看见鸟儿从文章中飞过,那么它一定会在你的心灵飞过。因为它拨动了文章中最真挚动情的弦,给予你心灵的震撼。
  如果说鲜花和绿草能给文章以色彩,行云和流水能给文章以灵动,月光和树林能给文章以静谧,那么可以说,是鸟给了文章以生命!
  课文中的鸟,如同信使,传递着文章的信息,作者的感情。
  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是何等优美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是多么生机盎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又是一幅多么圣洁高远的夕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的遒劲奋击,更是折射出作者饱满的斗志。
  鸟飞多姿,鸟鸣更多情。
  听杜鹃“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那是对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叹惋。“黄莺久曾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人之将离,鸟儿竟会用啼声表达恋恋不舍之情,此情此景,难道还不足以拨动人的心弦吗?
  课文中,那信使般的鸟,它的身上不知承载和寄托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已经飞回,而作者却无缘读到“锦书”,那是何等的失落?表达的思念又是何等之深?无独有偶,“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盼书的急切,思亲的深切,漂泊的孤独,都已经含蓄地流露出来,而雁落他处,更显作者的失落。“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恳请青鸟为之转达对伊人的思念,其中之爱,何其坚贞!
  课文中的鸟,赋予了文章无穷的意境,也带给我无尽的思量:文中之鸟依然,现实之鸟呢?
  今人不见文中鸟,其鸟曾经伴古人。羡慕古人,天人合一,人鸟共鸣,和谐相处。而如今,还有多少人能经常目见鸟飞耳闻鸟啼?还有多少人不用翻答案书就能心领神会课文中鸟的意蕴?还有多少人能切身体会“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是今人离开了鸟,还是鸟离开了今人?
  镜中花,可观不可触;水中月,可望不可即。如果将来的文中鸟也变得只可想象却不可触及,那将会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学校:广西防城三官学校
  导师:覃 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