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关于环境描写的建议

作者:晓 苏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写作文离不开环境描写。环境指的是环绕着人物的一切外部境况的总和。环境描写的技法很多,我在这里提三点建议。
  第一,写好风景。风景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日月雨雪等自然现象构成的可供人们观赏的景象。文学作品中成功的风景描写应该就是一幅风景画。如何写好风景呢?一是要注重色彩描写,二是要善于运用拟人化的技巧。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河岸风景的描写:“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而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窥着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地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作者写岸边的垂杨树,不仅写出了树的色彩,树的动感,而且把树当作人来写,写得逼真如画,让读者如临其境。像这样的景物描写,不仅为作品营造了很好的氛围,而且也丰富了作品的美感。
  第二,写好风情。风情指的是特定地域里的那种具有独特意趣与微妙情怀的风土人情。如果写作者把这种风情写好了,人物也就鲜活了,同时作品中又多了一种别有魅力的风情美。
  怎样才能把风情写好呢?我觉得写作者应抓住两点,一是努力写出独特的意趣,二是努力写出微妙的情怀。迟子建的小说《清水洗尘》中就有好多幅迷人的风情画。比如关于那个蛇寡妇的描写。腊月二十七晚上洗澡的时候,蛇寡妇穿着绿色软缎棉袄,黑着眼圈来到了天灶家。她家澡盆漏水,是来请天灶父亲去她家帮她堵漏的。天灶父亲是个热心人,想去帮她堵漏,便问她家有锡没有。天灶母亲警觉地问,要锡干什么?蛇寡妇说家里没有锡,天灶父亲就说,那就没法补了。天灶母亲马上说,随便用脸盆洗洗吧。蛇寡妇却说一年才洗一回澡,不能将就,非让天灶父亲去帮她堵漏不可。天灶父亲到底还是不顾妻子的不乐意去了蛇寡妇家。天灶父亲出门时回头看了一眼老婆,“得到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眼和她随之吐出的一口痰,那道白眼和痰组成了一个醒目的惊叹号,使天灶的父亲在迈出门槛后战战兢兢的。”天灶父亲去蛇寡妇家迟迟没有回来,天灶母亲就六神无主,紧张、焦虑,连一年一次的洗澡也洗得很草率。天灶的父亲不仅帮蛇寡妇补了澡盆,还帮她掏了烟洞,所以耽搁了时间。天灶父亲回来时,天灶母亲眼眉一挑说:“哟,修了这么长时间,还修了一脸的灰,那漏儿堵上了吧?”父亲张口结舌地说:“堵上了。”母亲从牙缝里迸出三个字:“堵得好?”父亲茫然答道:“好。”母亲哼了一声,父亲便连忙红着脸补充说:“是澡盆的漏儿堵得好。”以上叙述的是《清水洗尘》中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生动地描写了天灶父亲和天灶母亲因蛇寡妇而引起的一系列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由于作者抓住了独特的意趣和微妙的情怀,这一风土人情便显得非常迷人,让读者感到趣味无限,美感无穷。
  第三,写好风俗。风俗指的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写作者如果把风俗的独特性写好了,作品中就会呈现出一种类似风俗画的美感。写作者怎样写好风俗呢?我认为最好的技巧是动态地去写风俗。所谓动态地写风俗,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人物的眼光去看风俗,二是写出风俗的发展与变化。我有一篇小说叫《山上有个洞》,山上那个洞是一道风景,是俏俏的丈夫吕子胜上山打兔子发现的,后来吕子胜进城卖兔子皮就将这个洞讲给城里人听,于是就有一个背照相机的城里人来这里看洞。背照像机的人看完洞就在俏俏家住了一夜,他发现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习惯,即女人都在门口土场上洗澡,脱光上衣,抓着乳头洗,见了陌生人也不回避。背照像机的人就把俏俏洗澡的镜头也拍下了,后来连同那个洞的照片一起登上了旅游画报,于是来这个地方看洞的人便络绎不绝了,人们看完洞下来,都要在俏俏家住上一夜,为的是看俏俏在门口洗澡。游客中也有女人,当然是城里女人,城里女人在俏俏家洗澡时却躲进屋里,这让俏俏觉得奇怪。俏俏问城里女人为什么不在外面洗澡,城里女人说在外面洗澡不文明。此后,俏俏也不在外面洗澡了,也关在屋里讲文明了。可是,打从俏俏改变了在外洗澡的习惯之后,再也没有客人来看洞了。吕子胜为了使自己家的生意再兴隆起来,就想再吸引外地人来这里看洞,于是就说服自己的妻子俏俏恢复在门口土场上洗澡。自从俏俏恢复在门口土场上洗澡以后,外地的游客又络绎不绝地来这里看洞了。在这个作品中,我是通过背照像机的人去写俏俏在外面洗澡这一风俗的,并且写出了风俗的发展变化,所以这篇作品中的风俗描写是成功的,具有风俗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