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夏 芳




  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辈子没有吵架。
  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是同一天的。
  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
  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留人吃晚饭。
  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成乱七八糟,连个清静也没有。”
  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和蔼可亲。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子倒了也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着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倒地方给你!”
  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得匀细。母亲的埋怨渐止息。
  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若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碌命。”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一边手中忙着家务。
  父亲退休的时候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等等。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父亲居然一点点离开了那些疾病。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下来,渐渐粗壮得有些庞然。
  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父亲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
  有个下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我怕路滑,阻拦。父亲说:“你妈那么胖,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伺候她啊。”顿时我怔住了。
  但我错了。父亲七十三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一向病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拖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转。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爸,老来长能耐了。”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
  父亲坚忍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三个月,平静地走了。母亲没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只是,母亲的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
  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母亲每每都是怨父亲,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他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照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那日和朋友闲谈,谈及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说,又联想到钱钟书的《诗可以怨》,忽然间人恍恍惚惚,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怨。想起父亲母亲。
  ——选自《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