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不灭安陵是秦王的政治远见

作者:刘 瑞




  《唐雎不辱使命》中写道:“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似乎唐雎的存在是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而我认为,安陵国能够幸免于难,根本原因不在于唐雎的外交胜利,而在于秦王的政治远见。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其余六国中的燕、齐、楚,在连年不断战争中,早已被秦国削弱,奄奄一息。作为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孤立无援的危险情况下,安陵怎么能和强秦抗衡呢?然而,秦王面对唐雎“色挠,长跪而谢之”,并且答应不灭安陵,原因在哪儿呢?首先,唐雎的先国家之忧而忧,后人民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感染了秦王,这种精神是秦国的君臣也应该学习效仿的。《三国演义》中,在关羽挂印封金的时候,曹操不但不杀关羽,反而赠以路费、战袍并相送,他的做法和秦王简直如出一辙,都是为了表彰忠义精神,放走一个众所公认的英雄,却能激励自己的千百万部下为自己效忠,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的胸怀。其次,安陵只区区五十里之地,根本成为不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心腹之患,不把战火烧向安陵,让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一统之后,还不用进行战后重建工作,更有利于秦国的长治久安,这也体现了秦王的政治远见。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唐雎不辱使命》对策士唐雎赞扬备至,不尽合乎史实,过分强调了唐雎个人在这场外交斗争中的作用,而不曾考虑不灭安陵其实是秦王的政治远见。
  学校:湖北枣阳徐寨中学